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有着众多的学派,儒、墨、道、法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学派。自古至今,四大学派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回答:
(1)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学说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3)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内,墨家始终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
(5)对于儒家思想,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正确态度?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欧元是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的新货币。它的发行与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请回答:
(1)欧元的发行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即______。其前身是在西欧“共同市场”基础上建立的______。
(2)这个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对欧洲和世界有什么重大意义?
(3)请举出两个类似的区域经济集团的名称。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本题共13分)
第一次: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
(1)请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2)两极格局的崩指什么?
(3)世界多极化局势指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二战后)25年内几乎拥有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的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如此空前规模的一场运动必然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实质上是消极的──即殖民地的丧失并没有毁灭殖民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在宣传说:资本主义欧洲的繁荣依赖于对其巨大的海外帝国的剥削,这些帝国的丧失会削弱资本主义。……今天随着英帝国几乎被完全抛弃,英国正在享有前所未有的繁荣,人民大众并不象罗得斯所预言的那样正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起来造反,而是得到了这个福利国家的关心,这种关心的程度是在19世纪不可想象的。同样虽然荷兰失去了印度尼西亚,比利时失去了刚果,法国失去了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但所有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平均比历时上任何时候都高。西德这个不再有殖民战争须资助的国家也绝非偶然地成为经济上的进步最快的国家。相反,葡萄牙因拒不放弃殖民地,所以一直处于其特有的贫困之中。因此可以断定,发达国家的繁荣并不依赖于对海外不发达地区的征服──事实上,一切正相反。  
回答:(1)上述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2) 结合有关史实评论上述观点。

材料阅读: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
②他划出这个“圈”指的是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里有哪几座城市?
③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
④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