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随着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在经历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中途修正、约111小时近35万公里的行程后,北京时间6日11时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32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为嫦娥二号最终进入“使命轨道”进行科学探测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在点火阶段,由于平均加速度很难超过重力加速度,所以该阶段为失重阶段
B.嫦娥二号卫星实施近月制动后,速度会减小,动能转化为势能,卫星会远离月球
C.若已知嫦娥二号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就可以算出卫星的质量
D.嫦娥二号卫星的质量减小,则飞船速率会减小
科目 物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探月飞行器,它的工作轨道是距月球表面100 km的圆形轨道,而当年我国的“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器的工作圆轨道距月球表面约为200 km(见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二号”比“嫦娥一号”在工作轨道上运行的速度更小
B.“嫦娥二号”比“嫦娥一号”在工作轨道上运行的向心加速度更大
C.“嫦娥二号”在绕月圆轨道上运行时须向运动的反方向喷气以提高速率
D.若已知引力常量,则利用题中提供的数据,可以求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机械波中.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
B.“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声波发生干涉产生的一种现象
C.多普勒效应实质上是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D.在完全相同的两列水波相遇而叠加的区域,某时刻介质中的P点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此时P点位移最大;经过l/4周期,P点的位移变为零。这说明P点的振动时而加强、时而减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的某些宏观过程中能量不守恒
B.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气体的压强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C.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大,撞击颗粒的液体分子数就会越多,布朗运动也就越明显
D.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减小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倒“日”字木框中间套有一质量为m的圆环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现给圆环一向上初速度V,当圆环向上运动过程中,木框恰好对地面无压力,则此时圆环的加速度为()

A 0 B g C Mg/m D (m+M)g/m

如图所示,升降机内的水平地板上,用轻弹簧连接一个的物体,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升降机以速度v向下做匀速运动时,物体恰好能静止在地板上,若突然发现物体在升降机内向右运动,则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保持原来匀速运动
B.向下做加速运动
C.向下做减速运动
D.已停止不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