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白天可以吸收CO2,放出O2,在不受其他条件的影响下,林区的CO2浓度(PPM)具有如下图的明显日变化。读某高纬地区森林CO2浓度日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地CO2浓度最低时的地方时是( )
| A.日出前后 | B.12:00 |
| C.14:00 | D.日落前后 |
该地的经度可能是 ( )
| A.15ºE | B.75ºE |
| C.75ºW | D.150ºW |
该地沼泽广布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湖泊面积广大 |
| B.地势低洼,海水大面积倒灌 |
| C.有凌汛现象 |
| D.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 B.气候高温少雨 |
|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 D.具有肥沃的红壤 |
广大农民弃耕的深层次原因是()
| A.农产品价格低,谷贱伤农 | B.生产资料价格高,入不敷出 |
| C.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 D.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
下列人类活动属于减少受灾体易损性的是()
| A.家里没人时关闭煤气阀门 | B.地震发生时跳窗逃生 |
| C.山区砍伐森林减轻对水流的阻力 | D.开垦草原,增加耕地面积 |
读地质灾害图示(图4),回答下列各小题。
图4能够增加滑坡灾害频度的人类活动是( )
| A.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 |
| B.在陡坡上堆放大量废渣 |
| C.缓坡上修筑梯田 |
| D.长江三角洲地区挖渠引水 |
关于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历时较长,容易预防 |
| B.泥石流是平原地区爆发的一种特殊洪流,破坏力极强 |
| C.泥石流并不多见,仅在我国少数地区发生 |
| D.保护地表植被和地表结构不受破坏,就可使泥石流明显减少 |
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
| A.地势起伏大 | B.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
| C.具有丰富的松散物 | D.植被覆盖率较差 |
图3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3回答下列各题。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
|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
|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
|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
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
|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
|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
|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 |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