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皖江城市带地理位置与范围略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情况(下表)。

时间
主要产业
20世纪70年代
传统手工业
20世纪80年代
轻纺工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家用电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化学工业
21世纪
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设备制造

(1)皖江城市带中,提供服务种类最多的城市是    ,其成为该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2)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是    ,该演变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有                
(3)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有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图,并完成以下要求。 (每空2分,共计12分)

(1)地球公转运动时,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保持(度数)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附近。
(2)当地球公转至①地时,太阳光直射;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3)不定项选择:地球公转产生了()

A.昼夜交替现象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四季的更替 D.地轴的倾斜

(4)从这一天以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逐渐向点移动(近日、远日)。

工业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之一。
材料一近代美国和我国的东北部均形成了传统的工业地域。读美国东半部工业分布图和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分布图,回答(1)~(2)题。

(1)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工业区,简述两大工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并指出主导区位因素。
(2)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相同,我国东北工业区也面临传统工业衰落的问题。试分析两工业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共同原因。

读下面两幅区域图,回答有关问题:

(1)①、②两地对应的气候类型分别是。(填下图中的字母)并简述其成因的主要差异。

(2)简述①地的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3)图例符号中A、B表示的农产品主要指及蔬菜等。
(4)简述③地所在国家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5)③地所在国家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治理措施是

读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气压带断裂。
(2)图中A、B、C三个气压中心的名称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
(3)此时,亚洲东部盛行________风,是________原因形成。亚洲南部的________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右偏而成。
(5)此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读某地高空等压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比B的气压________(高或低),C比D的气压________(高或低)。
(2)C比D的温度________(高或低)。
(3)A比C的气压________(高或低)。
(4)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___(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5)若AC的垂直距离为500m,C点的气温为12°c,则A点的气温为________℃
(6)C地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
(7)C地比D地的气温日较差________(大或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