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
材料一 ……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武王……封诸侯,……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请回答:
(1)这四则材料都引自我国古代同一部史书,此书作者是谁?
(2)材料一中的轩辕氏是传说中的哪个人物?他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武王”实行什么制度来加强统治?请写出该则材料中的两个诸侯国。
(4)材料三说明秦始皇对材料二的制度持什么态度?为此他实行了什么制度取代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材料四中描述的是哪一场著名战役?这次战役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请再写两个。
(山西卷)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
材料三: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材料四: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薄伽丘的文学作品《十日谈》讲述了一个风趣幽默的故事;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画中,刻画了一个人间少妇的青春之美;米开朗琪罗在教堂巨幅画《创世纪》中创作的众多鲜活人物,释放着震撼人心的光芒。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归纳薄伽丘等人作品反映的核心思想。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比较孔子的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有何异同。
(5)谈谈我们可以从孔子思想中汲取哪些智慧。
(辽宁沈阳卷)一位历史学家说:“战争曾深刻地影响人类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但也椎动了社会向前进步。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楚军。元前354年,齐军在桂陵之战击败魏军。公元前341年,齐军又在马陵之战重创魏军。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
—一选自《图说天下春秋·战国》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原子弹、V—1飞弹和V—2飞弹、远程轰炸机、半导体、雷达、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发明和改进,而大战中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又为战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引人关注的重大问题。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两位科学家发表《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宣言指出热核武器具有毁灭人类的危险。东西方各国政府“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它们的目的”,而应该“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1969年10—11月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反战示威浪潮兴起,有数百万人参加。工人、妇女、青年和学生团体,甚至军人都加入到了反战的行列中。
—一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几次战争消耗情况简表
战争名称 |
持续时间 |
双方动员 军队数量 |
直接战争费用(亿美元) |
双方伤亡 人数 |
财产损失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4年 |
7350万 |
1863 |
3000多万 |
3300亿美元 |
越南战争 |
14年 |
/ |
(美国)2000 |
将近200万 |
/ |
两伊战争 |
8年 |
/ |
/ |
250多万 |
9000亿美元 |
海湾战争 |
42天 |
/ |
(美国)600 |
10万 |
2600亿美元 |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的两次战役。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人民通过哪些行动反对战争?(写出两种即可,2分)
(4)结合材料四,请你谈谈世界人民开展反战和平运动的理由。
(2015·江苏泰州)九年级(1)班小明同学所在的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采用了编制年代尺和收集史料的方法,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编制年代尺】
(1)请写出A、B两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统一的王朝名称。
【收集史料】
材料一
材料二
(2)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属于哪种史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更为可信的是哪种史实?
【论从史出】
(3)从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出自哪部史书?并说明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4)小明参观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一号”及所载的文物可以帮助他从哪些方面了解宋朝经济的发展状况?
根据下图《战国形势图》填出国名。
A
B
C
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力量对比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德国 |
|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
1 |
2 |
3 |
4 |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
3 |
4 |
1 |
2 |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
1 |
2 |
4 |
5 |
材料二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三中的斜线、方格部分分别表示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是什么?它们形成后对世界形势有什么影响?
(2)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分析,谈谈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的漫画表明两大集团之间的核心矛盾是哪两国的矛盾?
(4)读图和回答以上问题后,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