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一个展览板块,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
秦朝秦始皇时,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又修筑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它西起              ,东到            
(二)汉朝
(1)汉朝汉武帝时,大将                            打败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据上图回答问题:
a.         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           ,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b.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             ,起点在           
c.从起点出发,这条路所经之处的先后顺序是(    )
① 河西走廊  ②新疆境内  ③欧洲  ④西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d.这条路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中学时代,我们学习历史,感悟历史,现在就让我们从历史中去汲取民族精神的精髓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开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士,茹苦间关不忍离。
——《复台》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韬铃深处》
请回答:(1)请结合你对历史的学习,请回答与材料相关的完成“逐荷夷”“海波平”大业的民族英雄分别是谁?从材料中,你能感悟到这些民族英雄身上涵盖了哪些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
材料二“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的一切权利,……中国的领土被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召开国民公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请回答:(2)在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的义举凝聚成了著名的“五四精神”。据材料,请概括归纳这一时期的五四精神的内涵。
材料三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就有市民、学生打着“还我钓鱼岛”、“抵制日货”等横幅,呼喊口号,针对日本右翼分子的反华行径,举行游行活动。甚至在部分城市还发生了打砸日本商店、日本车辆等现象。
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矢志追求并为之顽强奋斗的宏伟理想。
请回答:(3)钓鱼岛事件后的学生行为,让我们想到了五四运动中的学生,尽管时代不同,但学生内心的那种爱国热情却有增无减,对钓鱼岛事件后发生的这一社会现象,你该如何评价?。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你认为今天的青年学生应如何去践行?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妥协与和平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中正(1931.8)

材料一
材料二:张伯伦宣称带来了和平


(1)阅读材料一,面对日军侵略中国,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带来什么后果?材料二中张伯伦挥舞着的是什么文件?它的签订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步骤二:抗争与和平



材料三:中国战场
材料四:欧洲战场

(2)读材料三写出中国战场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抗战,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一例。材料四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起到什么作用?
步骤三:合作与和平
材料五:……(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3)二战后,欧洲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材料五中“再也不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采取这一方式对欧洲各国发展有何意义?
(4)基于上述探究,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至少两点,2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作出过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列宁
材料二: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奥巴马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四: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
——人民日报评论
(1)材料一中列宁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作出的重要尝试指的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当西方世界陷入危机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却一枝独秀,由此,苏联形成了什么经济模式?
(2)举出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美国懂得改变的史实一例。写出美国这次改变的主要特征及其核心内容。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材料四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具体表现是什么?
(4)改革也是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可以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经济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民族危机的困扰……”试举出史实加以说明。
(5)综上所述,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可以有互相借鉴的宝贵经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现实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缺少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另一方面又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1)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的前提。孙中山为谋求民族独立、争取民主权利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从而引导我们革命成功,取得民族独立的?
(2)实现民主需要法律保障。写出中华民国建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民主实现分别在1912年、1954年颁布的法律文献。
(3)国家富强更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完善。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哪一事件?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为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92年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新时期,为“中国梦”的实现,在生活学习中你打算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在历史上,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阅读提示,探究问题。
(1)【春秋战国的自由竞放】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请举出这一时期出现的思想学派及其主张。(至少两例)
(2)【封建时代的严苛禁锢】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封建统治者对思想文化进行严苛禁锢,扼杀了人才,阻碍了社会发展。除“焚书坑儒”“八股取士”外,请再写出一例我国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文化的典型表现
(3)【近代西方的幡然觉醒】近代欧洲走出蒙昧源于14-16世纪及18世纪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4)【近代中国的理性曙光】20世纪初,中国的有志之士在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下,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封建残余。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5)【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围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展思想解放运动,从而促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请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