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
材料二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书坑》
请回答:
(1)“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请问这二者是谁?
(2)材料二讥讽了秦皇的哪一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严重后果?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中的“山东乱”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场农民战争爆发于哪个地方?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4)秦王朝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10分)历史是永不落幕的舞台上演绎着生生不息的故事,历史人物是具体而鲜活的,让我们用心走近他们,感悟他们。
材料一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谈谈隋炀帝的功与过。
材料二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2)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1分)这个问题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1分)
材料三《纽约时报》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先生,感谢上帝,让我遇到了您,我现在好多了。我已经走出经济危机这可怕病症的阴影了,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我尤其要感谢您,缓和了我的社会矛盾,避免了我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哦,对了,非常感谢您给我写的新药的特点,我们资本主义大家庭里的好多家庭成员都按照您的处方治疗,效果都不错……”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新药的特点是什么?(2分)
材料四他曾经在国难当头时如此激情澎湃地演说:“我只有热血、辛劳、汗水和眼泪贡献给大家!”他曾经在英伦三岛饱受纳粹空军轰炸的危急时刻,用手中的雪茄烟和永远的“V”字胜利手势鼓舞过他的人民。他曾经不懈地奔走在世界反法西斯大国之间,并最终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挽救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4)根据材料四回答他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 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形成后,世界多国加强了合作,试举一例说明。(1分)
(5)综合上述历史人物的评说,相信你一定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你觉得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拥有出彩的人生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经济起飞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于是,英国终于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下,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大国崛起·英国》
(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明是什么?
材料二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开启了电气时代,成为电力工业的故乡,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步,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大国崛起·美国》
(2)据材料说说美国“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日本公司以接受过高级训练和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为基础,把经济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到这时,曾经与廉价的工业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日本制造”意味着最高质量的产品。日本的经济成就使得它的银行、公司和政府在全球事务中影响日益增大。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经摆出了赶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的姿态。
──《新全球史》(下)
(3)据材料分析20世纪8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四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4)根据材料四,谈谈科技对国家的影响。(2分)
(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32年底,《东方杂志》发起了“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的征文活动。北京大学教授李宗武写道:“我希望中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我希望军事当局不要只知剿共,不知御侮;我希望要人们摆正良心,多为国家做些好事,不要今日发表谈话,明日发表宣言,以欺骗民众混蒙是非。”
──改编自范福潮《八十年前的一次征文》
(1)材料中的“不能抗外”指什么?“军事当局剿共”导致了一次艰苦卓绝的行军,这次行军的历史名称叫什么?
(2)请分析中华民族最终“御侮”成功的因素。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妥协与和平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中正(1931.8) |
![]() |
材料一 |
材料二:张伯伦宣称带来了和平 |
(1)阅读材料一,面对日军侵略中国,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带来什么后果?材料二中张伯伦挥舞着的是什么文件?它的签订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步骤二:抗争与和平
![]() |
![]() |
材料三:中国战场 |
材料四:欧洲战场 |
(2)读材料三写出中国战场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抗战,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一例。材料四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起到什么作用?
步骤三:合作与和平
材料五:……(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3)二战后,欧洲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材料五中“再也不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采取这一方式对欧洲各国发展有何意义?
(4)基于上述探究,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至少两点,2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作出过有益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列宁
材料二: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奥巴马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材料四: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
——人民日报评论
(1)材料一中列宁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作出的重要尝试指的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当西方世界陷入危机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却一枝独秀,由此,苏联形成了什么经济模式?
(2)举出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美国懂得改变的史实一例。写出美国这次改变的主要特征及其核心内容。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材料四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具体表现是什么?
(4)改革也是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可以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经济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民族危机的困扰……”试举出史实加以说明。
(5)综上所述,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可以有互相借鉴的宝贵经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