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由于对这些地区的统一方式不同,汉朝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王朝继承了秦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的这一制度,在北疆、西南地区以及南部等边疆地区设立了众多的郡县。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3月,左宗棠移驻肃州(今酒泉),督率220营大军西征。他根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理形势,确定了先北后南的战备方针,指挥清军仅用半年时间,就收复了乌鲁木齐等北疆大部分地区。……1877年春,清军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军队。1878年1月,清军收复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朝在边疆地区管理上的特点,并指出设置西域都护府的目的。(2分)
(2)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根据材料二,指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2分)
(3)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迎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特殊的政治制度?(2分)
(4)综上所述.说明我国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材料一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1) 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政治上、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4月,罗斯福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他的“蓝图”是从世界主义出发,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他相信,由于战争中英、苏、中等国家都仰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凭着美国的实力,他可以利用战时的“大国合作”来实现其“蓝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战时“大国合作”主要体现有哪些?(3分,写出一例即可。)依据材料概括罗斯福“世界蓝图”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 1945年上任的哈里·杜鲁门,在追求世界霸权的战略目标上与罗斯福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他加紧把罗斯福纸上的“蓝图”转变为全面展开的称霸活动,把罗斯福同苏联战时的“合作”转变为二战后以苏联为主要敌手。
(2)指出杜鲁门为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 出台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是有哪些?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1)材料一中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是指什么事件?这场“变革”的主要成就有哪些?(4分,写出两个)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2)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有哪些?(4分,写出两个)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举一事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1)上述图片在哪一时期得到推广使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举一事例说明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开机之家,谓 之帐房;机工领织,谓之代料(领取材料,回家生产);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质量优劣),谓之雠货(验货)。”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描述的经济现象被称作什么?其性质如何?
(3)材料二所反映的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什么?
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有关秦朝的哪些信息?
材料二如图:
(2)与图中人物相关的重要历史史实是什么?他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请你为上述两个材料拟定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