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见下图)。

材料三: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材料四: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2分)
(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
(4)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2分)
(5)材料四是哪一条约的内容?(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下图是福建老百姓为纪念这一将领而建的“平远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诗句中的“我”指谁?为什么福建老百姓要建“平远台”纪念他?
材料二 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材料二出自谁之口?16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2分)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图一:_____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_______;图三: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读《隋朝大运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隋朝大运河的南北两至点和大运河的中心:
A:
B:
C:
(2)写出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4年,邓小平曾对英国外交大臣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会见香港人士时说:“……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为和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2分)
(2)依据材料二,邓小平提出的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伟大构想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5分)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时政权交接场景?两个地区成功回归祖国,用实践证明了邓小平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同时也为我国现今解决哪一地区问题创造了条件? (3分)
(4)2013年是香港回归16周年,澳门回归14周年,结合这两个地区的发展现状,谈一谈你的感想。(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