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这样说过: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当地的居民都来到岸边……有人给我们送来淡水,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有一位老人坐船前来……包括妇女在内,每人都带来东西。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日记
材料三: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陆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靳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辞福在那绵延600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摘自哥伦布日记 
(1)题干中所说的“人”和“世界”被发现的说法你认为分别指的是什么?
(2)仔细阅读材料一和图片,你认为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哪些内涵?
(3)材料二中的“当地的居民”是指什么人?哥伦布认为他们是什么人?从材料二中看出当地居民对哥伦布一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4)请指出材料三中的哥伦布关于地理位置叙述的一处错误,并加以改正,并找一句能典型反映哥伦布航海活动的本质的话。
(5)联系一下哥伦布航行的目的,设想一下当地居民将来的命运。
(6)两个重大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友好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材料三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材料四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
--摘自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为什么?开通于哪个朝代?
(2)材料二中A点和B点分别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地,分别是哪里?
(3)根据材料三,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的航海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5)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你认为这一构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战略意义?

多数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第二次从19世纪初期到一战前,第三次从二战后到现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宇航员进行比较: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打破了地区彼此隔绝的束缚;后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间彼此隔绝的束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信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跨洲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信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材料四

(1)哥伦布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为什么说“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此题不许照抄材料,4分)
(2)除了材料二中展示的发明外,还有哪些重要发明出现在19世纪初期到一战前的第二次浪潮中?请举出两个例子。
(3)根据材料三,试分析出科技进步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为顺应经济全球化,90年代后相继建立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请各写出一个。
(4)材料四中东风汽车和联想集团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应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领导人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2日至4月1日对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是面向未来的外交新征程,将开辟中欧关系新的历史篇章。
——凤凰国际在线
材料二中国乃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习主席一行与西方系列对话及活动展现了中欧两大文明的魅力。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了起来。
材料三习近平在巴黎的演讲中熟谙伏尔泰、卢梭、萨特、司汤迭、雨果等作品,因熟悉人类思想和精神遗产而深邃和高屋建瓴,举座皆为之震动并热烈喝彩。
材料四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还希望:“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1)材料一中习近平主席能够受邀出访欧洲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列举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两例。
(2)在西汉时期,一条沟通东西方交通的陆上要道连接了古老的东西方文明,这条陆上要道是指什么?它的东方连接了西汉帝国,西方连接欧洲的哪一国家?
(3)18世纪,伏尔泰等思想家在法国掀起的那场思想解放运动叫什么?中国近代史上受其影响并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4)请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和欧洲国家“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雄关漫道】
【革命】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建国】
材料二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建设】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春天的序曲。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概括材料二中 “1911年革命”和“1949年革命”分别指中国历史上的哪次重大的历史事件?
(2)请分别写出材料一“南湖红船”、“八一枪声”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3)结合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治领域发生了什么重大变革?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后,中国经济领域发生了那些重大变革?

【民主与法制】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该法案确立了怎样的立法原则?并由此奠定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2)美国独立战争后,1787年颁布了联邦宪法。请说出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3)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颁布了《法典》。该法典在资本主义法律体系中有何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