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他(威廉二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这一)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这些描述从侧面反映了( )
| A.领袖的个人素质决定国家的施政效果 |
| B.德国的代议制不完善 |
| C.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得以保存 |
| D.君主立宪制之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矛盾难以调和 |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
|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
|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
|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
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这反映出明代()
| A.土地兼并严重 | B.小农经济的弱化 |
| C.商品经济发达 | D.井田制得以恢复 |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
| 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
| 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 |
| 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 |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 B.“靠天吃饭”的观念 |
| C.“不误农时”的思想 | D.“精耕细作”的特点 |
有关“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节,其子目内容不包括
| A.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