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
| 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
| 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
| 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
| 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
|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
| 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 | B.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 |
| 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读下表,从表中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表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 年代 |
年商税额 |
指数 |
| 995~998年 |
400万贯 |
100 |
| 1004~1008年 |
450万贯 |
113 |
| 1058年 |
700万贯 |
175 |
| 1064~1068年 |
846万贯 |
212 |
| 1077年 |
879万贯 |
220 |
A.商税总额不断增加 B.政府高度重视商业
C.商业已经成为本业 D.商业税率不断提高
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
| 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 |
| 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 |
| 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 |
| 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 |
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 A.从汉代开始起政府对市进行了直接管理 |
| 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
| 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 |
| D.政府最终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