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之血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明道德”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县的地位比郡高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③县的出现比郡早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

《管子•任法》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其“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法是君主统治的工具 B.社会的分工十分明确
C.法律的实施等级明显 D.体现了古代民主思想

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缮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齐桓公“修缮政”的根本措施是()

A.尊王攘夷,积极争霸 B.训练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
C.重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D.北御夷狄、南制楚蛮、称霸中原

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
①下层平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确立了雅典的奴隶民主制③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