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始于( )
A.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 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 | D.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D.不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与传统殖民帝国不同,二战后的美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帝国模式即金融殖民帝国,从而达到“美元流向世界,财富流向美国”的目的。这一新型帝国模式赖以建立的基础是
A.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 B.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苏格拉底说:“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下列不能反映材料中苏格拉底意图的是
A.抨击日下世风 | B.美德是万物尺度 | C.教育育人兴邦 | D.天赋是教育基础 |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造成60年代反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 B.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
C.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 D.大跃进,忽视消费而强调积累 |
美国黑人路易·惠吞在1953年的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在中国看到的情况。在东北的工业区,我看到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来自各个少数民族。这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 | B.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 |
C.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别消失 | D.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工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