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
| 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
|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
|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
| 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
|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
|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
|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
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主要目标是()
| A.割占中国的领土 | B.强迫中国开埠通商 |
| 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 D.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 |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战后中国()
|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B.社会矛盾发生变化 |
| C.革命对象发生变化 | D.思想领域发生变化 |
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②学者在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③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④与两千年前“百家争鸣”背景相似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互联网的诞生 | B.城市化进程加快 |
|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D.科学技术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