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批评这一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所不及者维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
——曹聚仁著《中国近百年史话》
材料二 1912年初,孙中山、黄兴等为筹措南京临时政府运转经费,积极尝试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以获得资金,这一举措遭到立宪派张謇、同盟会元老章太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其理由除国权受损外,更强调此事未交参议院议决,显悖《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侯宜杰著《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批评的“这一派”是哪派?其批判是否有理?为什么?
(2)材料二中张謇等人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推进现代化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妇女与教育
材料二: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民国以来, 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12分)
开国议政(14分)
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1)请你在文本框内的A、B两处填上恰当的文字。(8分)
(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6分)
梭伦的大盾(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
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
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问题:
(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
(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
(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加尔文
材料二、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代表了谁的利益?
(2)材料二中“某些蠢人”是指那些人?
(3)加尔文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历史进程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