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50年起到2008年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 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 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6年,2002~2007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
材料二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年代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材料三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

材料四 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

项目
金额
比重(%)
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
5 385.8
44.2
加工贸易
6 176.5
50.7
其他贸易
617.8
5.1

——以上资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主要国内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
(3)据材料三、四,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二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默然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深刻透彻)哉!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焚书》卷三
材料三到了如今,我们应该觉悟:我们不是为君主而生的!不是为圣贤而生的!也不是为纲常礼教而生的!甚么“文节公”呀,“忠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圈套,来诳骗我们的!我们如今,应该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
──吴虞《吃人与礼教》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作者的主张。它同当时教会的主张有何冲突?
(2)材料二中刘谐对孔子态度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态度的经济根源。简要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主张的一致性。
(3)分析材料三中吴虞的主张。在对待儒学态度方面,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发展?

留学可以加强国家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双边经济发展;可以学到最先进的文化成果,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可以促进留学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留学应避免盲目性。
材料一日本,小国耳,何兴之暴也?伊藤、山县、木夏木、陆奥诸人皆20年前出洋之学生也。愤其国为西方所胁,率其徒百余人,分谐德、法、英诸国,或学政治、工商,或学水、陆兵法,学成而归,用为将相。政事一变,雄视东方。——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政事一变,雄视东方”的含义。
材料二从1909年至1929年,清华留美生生源情况为:江苏274人,高居榜首,占21年派遣留学生总人数的21.59%。以下依次为广东185人,浙江157人,福建92人,河北81人。而甘肃、新疆、辽宁、吉林等省份,则寥寥无几。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当我站在这里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会回想起约一个半世纪以前,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来美国求学。在这一个半世纪里,来到这里的许多留学生在各行各业都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其中不乏许多杰出人物,如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也包括赵小兰、骆家辉等杰出的政界人才。
——2003年12月8日温家宝访美时对华侨和留学生的讲话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初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3分)
材料四 1978年底,中国政府派出了首批赴美的50名留学生,赶在中美建交之前前往美国。从此,中国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留学大潮。一些媒体称:“越来越多留学人员的回国,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动力。”
材料五:2010年4月,美国近20位“局长级”政府高官结束了在清华大学为期一周的“中美高级政府官员培训班”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管理与决策。此次项目的总负责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教授介绍,这是美国政府第一次组织高级官员到中国培训。
(4)根据材料四、五。简要说明中美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有何意义?(4)

阅读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相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近代江南的企业家们以工商业收入投资土地,究其出身来说大都生于富裕之门,其父辈或祖辈占有田产者甚多。购买土地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利,除地租收益以外,近代江南的城居地主们还在购买的土地上开办工厂、创办企业。他们所开设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农业产品是这些企业主要的原材料来源。从城居地主中产生的近代企业家开始了将资本主义经营范围扩大到农业领域的尝试,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首开先河。1901年秋正式集资建立通海垦牧公司,走上了废灶兴垦、发展近代农业的道路。
——黄敏 慈鸿飞《中国农史》
材料三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6%,它所创造的GDP占到全国的20%左右,财政收入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利用外资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方世南《新现代化:长三角发展战略的新定位和新目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分析农业生产呈现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有何新变化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3)分析材料三长三角地区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原因?
(4)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议献策?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进步社会运动?(3分)
(2)谈谈你对图一所反映的运动核心的理解。
(3)图二的人物最主要的理论成果是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2分)
(4)图三与中国的进步思潮之间有什么联系?试举一例说明。(2分)
(5)上述三股进步社会思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情景模拟:1916年北京某大学课堂上……
甲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乙教授曰: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
丙教授头束辫子,身穿马褂,摇头晃脑大谈君师主义。
丁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恐再二千余年,吾人尚不克(能)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
众学生击掌欢呼:痛快!痛快!
请回答:
(1)上述模拟情景的依据是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场运动对中国造成了什么积极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