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化,面临着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之关系的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
“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合乎平民政治”;“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
——摘自《孙中山全集》
(1)孙中山曾自述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中分别属于“因袭”、“规抚”和“创获”的内容。(4分)
材料二   就对待思想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关系问题,在孙中山之前,19世纪下半叶有人认为二者可以并行不悖,形成了新学为用、旧学为体的解决模式;在孙中山之后,又有人突出并夸大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差异和对立,出现以破旧立新的方式来解决二者关系的模式。前者偏于保守,而后者又偏于激进。
——据王钧林《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儒家的民本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两种“模式”的主要主张。(4分)
材料三  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应该知道,须和它反对的一方面并存同进,不可妄想灭尽反对的势力,以求独自横行的道理……我又确信这两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李大钊《新旧思潮之激战》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并据此对材料一、二中处理思想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关系的几种方式做简要评论。(5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3年4月,在一些原日军将校的精心策划下,桥本光治以《东史郎日记》记述“不实”,“毁损名誉”为由,状告东史郎、青木书店和该书编辑下里正树。东京地方法院经过三年的审理,判处揭露南京大屠杀暴行的东史郎等人败诉。尽管东史郎等一再上诉,日本最高法院仍裁定为败诉。
材料二:2000年1月13日,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日本右翼势力举行了“20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的彻底验证”集会,否认南京大屠杀罪行。
材料三:2001年和2005年,日本政府先后两次批准了由日本右翼学者篡改的历史教科书,肆无忌惮地否认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掩盖其滔天罪行,甚至美化其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历史。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也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谴责。
材料四:二战后,美国在日本的占领当局出于其侵略政策的需要,不仅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还陆续释放了一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战争罪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现代知识,分析日本出现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战争罪行的历史原因。
(2)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实质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九大经济区域和九大都市区。西南经济区域、成渝都市区都是以重庆、成都为中心。
请回答:
(1)战国时期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汉所产蜀锦,遐迩闻名,益州的商贸活动较为兴盛;唐代,成都物产富饶,有“扬一益二”的美誉。请概括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材料 1877年,在四川总督丁宝桢的支持下,四川机器局于成都东门内下莲池街拱背桥开办。机器局有技术人员和工人数百人,大小厂房一百多间,安装好购进的机器后,在投入生产最初的一年多时间内,自行制造出各种机器二十五台,多种工具和机器零件一万多件,洋枪一百多支,以及一些机械的零部件,共耗费银子七万多两。
(2)依据材料分析机器局创办的背景。
(3)成渝地区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区域,是邓小平、朱德等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请列举出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该地区的三个重大事件。长征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长征精神,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反对国家分裂,促进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神圣使命。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明清时期,社会各阶层为维护台湾和祖国的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
2、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结果有何意义?
3、材料一 1942年8月,美国《太平洋关系》一书提出战后要对台湾执行“国际共管”。同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应收回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恢复,绝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
1943年,中、英、美在《开罗宣言》中宣布:“……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在对待台湾的问题上,材料一展示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根据你的理解对材料所示信息作一简要评价。
材料二“中国有香港问题,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以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9页
4、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但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请指出这两个问题的主要不同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做了哪些不懈的努力?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
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请回答: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种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17、18世纪的欧洲,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一些思想家为构建公平和法治的社会,提出了一整套构想。请写出启蒙运动的主要理论成果。
(3)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作出过哪些正确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材料二宋人邵伯温在《问臣录》中说:“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安,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至今日之祸(指靖康之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进行了评价。你如何看待张之洞的评价?
(2)材料二中邵伯温所说有两处不符合史实,请写出这两处并说明你的理由。
(3)自19世纪末以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趋向于肯定为主。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肯定王安石变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