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物质的溶解度资料如下表。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的流程如图。根据溶解度资料与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Ⅰ.画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Ⅱ.25℃时,A物质的溶解度约为 g;
溶液①——⑤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写编号)。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Ⅲ.溶液⑤继续降温至30℃,可析出A物质 g。
下列生活用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字母)。
A. |
塑料脸盆 |
B. |
纯棉毛巾 |
C. |
玻璃茶杯 |
现有 、 、 、 、 五种元素,从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组成一种可用于除铁锈的酸是(填化学式)。
(10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图9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镑的原理设计图10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4
【交流表达】
(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表4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
①;
②。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表3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① 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在20
时,将100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度,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
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图7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填标号)。
"比较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请以表中序号Ⅰ为示例,填写序号 Ⅱ、Ⅲ 中的空格:
项目 序号 |
举例 |
物质类别间的相互反应 |
物质类别间的相互转化 |
Ⅰ |
↓ |
盐1﹣盐2 |
盐→新盐 |
Ⅱ |
写出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酸﹣盐 |
酸→ |
Ⅲ |
写出氢氧化钠转变成另一种碱的 |
碱﹣ |
碱→新碱 |
(2)室温下,氯化镁与下列物质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填标号)。
A. | B. |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