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流程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Ⅰ.写出上述流程中制取氧气的化学 方程式 。
Ⅱ.步骤Ⅱ中加适量水的目的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
C.加快固体溶解速度 |
D.减少固体2的损失 |
Ⅲ.步骤Ⅳ中的操作应选择下图中 (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 棒的作用是 。
Ⅳ.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原来氯酸钾中的大,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点)。
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8 | B.核外电子数为53 |
C.核电荷数为131 | D. |
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属于操作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
B.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前,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
C.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
D. |
(10湖北省恩施市14)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请你与小强共同探究。
(1)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由此可知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过氧化钙的目的是,仪器a的名称是。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强认为过氧化钙与过量水反应还应产生某种含有钙元素的产物。开始小强假设该产物为CaO,但通过思考他很快否定了原先的假设,并重新假设生成的含钙产物为Ca(OH)2。请解释小强否定原假设建立新假设的理由: 。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小强的新假设,并填入下表空格中:
实验步骤 |
可能出现的现象 |
结论 |
CaO2与H2O反应有Ca(OH)2生成 |
||
CaO2与H2O反应无Ca(OH)2生成 |
(3)小强通过实验证明了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确有氢氧化钙生成,请写出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得出了什么结论
。
(10株洲)35.A、B、C、D、E 分别是铁、氧气、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物质。用五个圆表示五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转化关系,在图中标出五种物质名称;
(2)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
(1)他取适量A、B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人适量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泡,则A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他另取适量A、B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CuSO4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
(3)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A、B两种溶液,该试剂是。
I.氯化钠溶液Ⅱ.硫酸钠溶液Ⅲ.酚酞试液Ⅳ.硝酸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