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I.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

请回答:
(1)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选项字母)。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2)反应进行到10 min时,共吸收热量11.38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反应进行到20 min时,再向容器内充入一定量NO2,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此时测得c(NO2)=0.9 mol/L。
①第一次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w1,达到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w2,则w1          w2 (填“>”、“=”或“<”);
②请在图2中画出20 min后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曲线上必须标出“X”和“Y”)。
II.(1)海水中锂元素储量非常丰富,从海水中提取锂的研究极具潜力。锂是制造化学电源的重要原料。如LiFePO4电池中某电极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该电池的电解质为能传导Li+的固体材料。放电时该电极是电池的               极(填“正”或“负”),该电极反应式为                                      
(2)用此电池电解含有0.1 mol/L CuSO4和0.1 mol/L NaCl的混合溶液100 mL,假如电路中转移了0.02 mol e,且电解池的电极均为惰性电极,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L。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关FeSO4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无关物质已略去)。

已知:①X由两种化合物组成,将X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通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Y是红棕色的化合物。
(1)气体X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2)反应I的反应类型属于(填序号)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化合反应 e.氧化还原反应
(3)溶液2中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是
(4)若经反应I得到16 g固体Y,产生的气体X恰好被0.4 L 1 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反应IV中生成FeSO4的离子方程式是

现有3种化合物A、B、C均含短周期元素R,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若A由第三周期2种元素组成。常温下,0.1 mol/L X溶液的pH=13,则R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是,X中阴离子的电子式是,B转化为C的离子方程式是
(2)若常温下A、B、C、X均为气态物质,1 mol A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约为1.806×1024, X为单质,A与X反应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在一定条件下,
A可与C反应消除C对大气的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用甲烷制取氢气的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1)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第II步为可逆反应。在800℃时,若CO的起始浓度为2.0 mol/L,水蒸气的起始
浓度为3.0 mol/L,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测得CO2的浓度为1.2 mol/L,则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CO的平衡转化率为

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1 mol/L的4种溶液:①盐酸;②硫酸;③醋酸;
④氢氧化钡。(注: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
(1)将上述溶液两两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的组合有(填序号)
(2)醋酸钡是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将③与④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已知①卤代烃(或-Br)可以和金属反应生成烃基金属有机化合物。后者又能与含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醇:

②有机酸和PCl3反应可以得到羧酸的衍生物酰卤:
③苯在AlCl3催化下能与卤代烃作用生成烃基苯:
有机物A、B分子式均为C10H14O,与Na反应放出H2并均可经上述反应合成,但却又不能从羰基化合物直接加氢还原得到。A与浓硫酸并加热可得到C1和C2,而B得到D1和D2。C1、D1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共处于同一平面上,而C2和D2却不可能。请以最基本的石油产品(乙烯、丙烯、丙烷、苯等)和任选无机试剂为原料依下列路线合成B,合成B的路线为:

则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2_____________;D1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