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顺,字德正,赵郡平棘人也。顺博涉经史,有才策,知名于世。始光初,从征蠕蠕。以筹略之功,拜后军将军。
世祖将讨赫连昌,谓崔浩曰:“朕前北征,李顺献策数事,实合经略大谋。今欲使总摄前驱之事,卿以为何如?”浩对曰:“顺智足周务,实如圣旨。但臣与之婚姻,深知其行,其性果而不慎于去就,不可专委。”世祖乃止。初浩弟娶顺妹,又以弟子娶顺女,虽二门婚媾,而浩颇轻顺,顺又弗之伏也。由是潜相猜忌,故浩毁之。及克统万,世祖赐诸将珍宝杂物,顺固辞,唯取书数千卷。世祖善之。至京论功,以顺为给事黄门侍郎,赐奴婢十五户,帛千匹。又从击赫连定于平凉。三秦平迁散骑常侍进爵为侯加征虏将军迁四部尚书甚见宠待。崔浩恶之。
顺凡使凉州十有二返,世祖称其能。而蒙逊数与顺游宴,颇有悖慢之言,恐顺东还泄之朝廷,寻以金宝纳顺怀中,故蒙逊罪衅得不闻彻。浩知之,密言于世祖,世祖未之信。太延三年,顺复使凉州,及还,世祖曰:“昔与卿密图,期之无远。但以顷年东伐,末遑西顾,荏苒之间,遂及于此。今和龙既平,三方无事,比缮甲治兵,指营河右,扫荡万里,今其时也。卿往复积岁,洞鉴废兴,若朕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顺对曰:“臣畴日所启,私谓如然。但民劳既久,未获宁息,不可频动,以增劳悴。愿待他年。”世祖从之。五年,议征凉州,顺议以凉州乏水草,不宜远征。与崔浩庭诤。浩固执为宜征。世祖从浩议。及至姑臧,甚丰水草。世祖与恭宗书以言其事,颇衔顺。后谓浩曰:“卿昔所言,今果验矣。”浩曰:“臣之所言,虚实皆如此类。”初,蒙逊有西域沙门昙无谶,微有方术。世祖召顺令蒙逊送之京邑。顺受蒙逊金,听其杀之。世祖克凉州后,闻而嫌顺。凉土既平,诏顺差次群臣,赐以爵位。顺颇受纳,品第不平。凉州人徐桀发其事。浩又毁之,云:“顺昔受牧犍父子重赂,每言凉州无水草,不可行师。及陛下至姑臧,水草丰足。其诈如此,几误国事。不忠若是,反言臣谗之于陛下。”世祖大怒,真君三年遂刑顺于城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欲使总摄前驱之事摄:统领 | B.比缮甲治兵缮:保养 |
C.颇衔顺衔:怀恨 | D.未遑西顾遑:空闲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但以顷年东伐②宁许以负秦曲 |
B.①其诈如此②其孰能讥之乎 |
C.①真君三年遂刑顺于城西②因击沛公于坐 |
D.①顺又弗之伏也②蚓无爪牙之利 |
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秦平 \ 迁散骑常侍 \ 进爵为侯 \ 加征虏将军 \ 迁四部 \ 尚书甚见宠待
B三秦平 \ 迁散骑常侍 \ 进爵为侯 \ 加征虏将军 \ 迁四部尚书 \ 甚见宠待
C三秦 \ 平迁散骑常侍 \ 进爵为侯加 \ 征虏将军 \ 迁四部尚书 \ 甚见宠待
D三秦 \ 平迁散骑常侍 \ 进爵为侯加 \ 征虏将军 \ 迁四部 \ 尚书甚见宠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顺喜欢读书,有才能与谋略,跟从世祖四处征战,多次得到封赏,十二次出使凉州,对凉州的地理情况了如指掌,然最终因贪贿枉法丧身。 |
B.世祖派尚书李顺出使凉州,经常向李顺了解凉州的情况,寻找时机要灭掉凉州。但李顺贪财,被凉州重金收买,他怕受贿之事暴露,以凉州“乏水草”为由,极力反对进攻凉州。 |
C.在是否征讨凉州的问题上,崔浩力主西征,世祖最终采纳崔浩的意见,亲自率兵攻打凉州,很快攻下了凉州的都城,他见凉州水草丰盛,方知李顺说的都是假话。 |
D.世祖征讨赫连昌时,想让李顺总领前锋人马,因为崔浩的反对而作罢,从此李顺与崔浩两人私下里相互猜忌,崔浩经常在世祖面前诋毁李顺。 |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虽二门婚媾,而浩颇轻顺,顺又弗之伏也。由是潜相猜忌,故浩毁之。
(2) 凉土既平,诏顺差次群臣,赐以爵位。顺颇受纳,品第不平,凉州人徐桀发其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迄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注]①厩刍:草料。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复执论执:坚持 |
B.休直方不务进趋务:致力于 |
C.帝不能夺夺:使……改变 |
D.吾用休,社稷计耳计:计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B.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C.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荆轲有所待 |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夫晋,何厌之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
B.韩休任虢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虢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出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
C.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小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馀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译道,抵康居。康居传至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馀,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氏遁而怨匈奴怨,仇恨 |
B.径匈奴径,取道 |
C.唯王使人道送我道,引路,作向导 |
D.汉之赂遗王财物赂,贿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月氏遁而怨匈奴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 骞因与其属亡向月氏又欲肆其西封
C唯王使人道送我唯君图之
D为发译道乃为装遣荆轲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张骞忠于国家不辱使命的一组是()
①骞以郎应募;②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③骞持汉节不失;④骞与其属亡向月氏;
⑤骞曰:“……唯王使人道送我。”; ⑥并南山,欲从羌中归;
⑦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⑧拜骞为太中大夫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③④ | D.⑥⑦⑧ |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骞出使西域的任务是联合月氏,共同打击匈奴,费尽周折,最终这个目标也没能实现。 |
B.大宛为了得到汉朝的财物,对张骞提供帮助,送他上路,到达康居。 |
C.月氏被匈奴打败逃往大夏后,对大夏臣服并尊大夏王为君,觉得那里土地肥沃富饶,生活安定,不想再打匈奴。 |
D.张骞先后被匈奴捉住两次,扣留多年,后值匈奴内乱,才逃回汉朝。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2)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合:汇合。 |
B.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就,就着。 |
C.南北百里,东西一舍舍:房舍,房屋 |
D.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披:敞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至于赤壁之下,波流侵灌,与海相若 (2)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B.(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C.(1)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2)所以游目骋怀 |
D.(1)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翻译本文中及学过课文中的句子。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
B.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
C.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
D.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选出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槛外长江空自流 两句中“槛”的意思均是“栏杆”,意思相同。 |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句中“可怜”意思是“可惜”,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句中“可怜”意思是“可爱”。二者意思不同。 |
C.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两句中“霁”意思相同,都是“雨后天晴”的意思。 |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句中“族”意思是“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句中“族”意思是“聚集”。二者意思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