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面“①忙 ②盲 ③茫”三幅漫画,思考问题。
材料二:朱某和林某是同镇人,两人读完初一后便辍学在外厮混,沉迷于网络,经常在网吧玩游戏直到身无分文。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他们为维持现有的生活状态便通过不法途径获取钱财。两个月时间内就实施了抢劫2起、抢夺2起,盗窃摩托车12辆,涉案金额达4万余元,最终,两人均被捕,受到法律的处罚。
材料三:中学生张某在校常常炫耀自己的手机,同学王某向其索要,想玩几天。张某不给,两人争吵起来,王某仰仗身强力壮,动手打了张某,抢走手机。事后,张某因害怕报复,没敢声张,找王某想要回手机。王某更加恼火,叫来几个“朋友”,将张某暴打一顿,并威胁说:“以后有好玩的,要先想着我们,不然有你好看的!”从此以后,张某陷入痛苦之中……
结合上述材料和漫画,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①忙 ②盲 ③茫”三幅漫画,谈谈类似小明的迷茫留给我们怎样的警示。
(2)材料二中朱某、林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源于什么诱惑?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如何对待这些诱惑?
(3)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教训惨痛。请回答,张某的经历警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校园暴力?
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这部新修订的法律比以往增加了很多新规定,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生事物也出现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医闹、替考、袭警等社会事件也从以往的行政处罚转变为被追究刑事责任。
(1)结合所学知识,从诚信建设和法治建设的角度,分析替考、造谣等行为入刑有何社会意义?
(2)替考、造谣等行为入刑对于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何启示?
一名年仅16岁的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在校无心学习,精神萎糜不振。虽经学校老师及家长的多次教育和劝导,但仍不思悔改。不幸的是,该少年在不知不觉中结织了自己认为很信得过的网上“朋友”。某日,这个所谓的“朋友”,邀该少年外出旅游,在未经学校许可和老师知晓的悄况下,该同学欣然前往。谁知该同学却一去不回。学校着急,家长更是心焦…… 。
阅读材料后回答:
(1)作为中学生,我们在网络交往中应怎样保护自己?
(2)我们作为一个网上游客时,应遵守怎样的网络规则?
材料: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在二战中曾为日本名城奈良免遭轰炸做出过巨大努力。对一般人来说,这是难以想象的举动。当时,日本正在入侵中国,他的一位亲人就牺牲在这场战争中。然而,他想得更深更远,他对日本的城市建筑并不陌生,尤其是奈良,有一座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亲自指导设计的唐昭提寺,是保存完整的唐代建筑。他不能使这座文化名城毁于炮火。他的建议,受到美国的高度重视,终使奈良免于战火,也使它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1)梁思成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2)梁思成的亲人在战争中牺牲了,我国人民当时也遭受巨大的苦难,梁思成为什么还提出要保护日本城市奈良?
2012年,在海南省将举办“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届时将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到海南来参赛,作为海南省的中学生小聪来说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在高兴之余,小聪却又犯了嘀咕:我们作为东道主应以怎样的态度和行为来接待远方的来客呢?你能不能帮小聪出个主意?
某校心理健康老师的信箱收到这样一封电子邮件:
尊敬的老师:
你好!我是初一学生小军,我最近特别苦恼,因为我长得矮,同学们给我起名叫“小矮人”,因为我学习成绩不好,有个别同学送我外号“蠢猪”;在自习课上,同桌小刚还故意画了一张人头猪身的画,并在旁边写上了我的名字。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
根据小军同学电子邮件中反映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看待同学之间取绰号这一现象?
(2)同桌小刚的行为侵犯了小军的什么权利?
(3)针对取绰号这一问题,心理健康老师请学生会的成员做一次调查,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调查方式?(至少写出两点)
(4)就调查活动的程序问题,调查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看法:
①设计调查问卷②采访周围同学③拟定调查计划④完成调查报告
你认为上述调查活动程序合理的排序是:(请将序号写到下面的方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