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修改后的《预算法》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问题作出修改,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模、债务偿还、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根据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须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法律还规定,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偿还资金来源,并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
发行地方债券,能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筹集资金。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是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APEC蓝,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会议期间,在京事业单位放假6天、所有工地停工、11月15日这个本是集中供热的常规时点也被推迟,北京、天津、河北实行道路同步限行,并与山西、山东等省对所有污染企业停产等措施保证了北京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APEC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应该如何留住APEC蓝?家里没客人的时候,自己还能享受这些“方便”吗?专家指出,这些只是权宜之计,要解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给我国自然和经济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留住APEC蓝,需要我们创新环保理念,重归“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科技,加快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这是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根本出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创新环保理念,留住APEC蓝?
下列是人们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很多精华,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1)请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评析这两种观点。
(2)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怎样才能保持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材料一:李克强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要鼓励基层大胆试验,营造浓郁的改革氛围,要集思广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基层呼声,让群众参与改革方案设计。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想、敢试、敢闯,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破解发展难题。
材料二: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推进改革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我国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2月12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高峰论坛在福建泉州召开。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刘奇葆谈到,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和沿线各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人类交流交往、文明互鉴的不朽传奇。“辽阔的海洋可以成为联接彼此的纽带、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平的环境可以创造共同繁荣的机遇,这些都是古老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