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
23年前,习近平在《摆脱贫困》著作中谈及扶贫工作时就说,“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强调了“扶贫先要扶志”以及经济建设对于扶贫的重要性。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如何阻止农村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2)自2014年起,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结合材料,就扶贫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限15字以内。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当前亚洲国家仍然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国家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频繁,亚洲国家经济增速整体出现下滑,亚洲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靠一己之力发展。实现地区经济融合,这也是年会主题核心意义所在。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我国的主张得到了沿线国家、亚洲国家甚至世界其他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探究中国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并得到许多国家积极响应和参与的理论依据。

材料一:2014年,中国GDP增长7.4%,符合年初增长7.5%左右的政策目标。但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增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过快,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1年—2014年我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比上年下降
2%
3.6%
3.7%
4.8%

注:尽管我国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情况不容乐观,有研究表明,我国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2.8倍。
材料二:中国设定2015年GDP增长目标约7%左右,它是“近1/4个世纪以来中国最低的经济增长目标”。美国《纽约时报》认为,这一转变显示了共产党向更可持续的发展转型的决心;《华尔街日报》认为,7%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开启了中国领导人所称的以更低增速为特点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怎样才能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转型”?

党的十八大报告出现了“美丽中国”的提法。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法治思想和治国经验,春秋时期就有著名的“儒法之争”,法家重视法律的作用和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提出“法与时宜”的主张,总结出一套维护法制统一的办法。但是也存在诸多弊端,如没有提出民主要求,走“法治”的极端,过分迷信和依赖严刑竣法来治理国家等等。近代西方一些思想家也提出“自由是法律的重要精神”等重要思想,这些对今天我国法治建设有重要启示。
(1)结合材料,运用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应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材料二:依法治国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某市一直用法治阳光照耀文明成长,推进城市文明建设:以法为“钢架”,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构筑城市文明大厦;以法为“盾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以法为“灯塔”,指引人们向善向好;以法为“戒尺”,规劝不文明行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的“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用“法治阳光能照耀文明成长”。

材料一: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近几年来,在文化创作上出现了一股改编“红色宝典”的热潮,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也在“红色宝典”改编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有哪些,并请各举一实例?
(2)从文化创新作用的角度分析对红色宝典的正确改编的依据。
材料二:过年放鞭炮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它承载着亲人团聚的幸福。是“中国年”年年必不可缺少的元素。但2014年1月由于多地雾霾天气的出现,许多地方出台政策禁止或减少燃放烟花炮竹,这就使年味淡了一些,于是很多人在“要民俗要年味”还是“要蓝天要健康”上产生了纠结心理。
(3)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人过年纠结心里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