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材料三 “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 日的社论《铁拳》
(1) 根据材料一,你同意费正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此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
(2) 说说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条约的内容?与此条约相关的侵华战争是什么?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3) 材料三中“神圣的民族战争”指什么?这场“神圣的民族战争”结局如何?
(4)近代的侵华战争,中国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科索沃战争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即废除原有的藩制,设立府、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利,……取消武士特权。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全国统一征收地税。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等。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个国家哪一次改革的内容?
⑵这次改革发生在哪一年?改革的性 质是什么?材料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其性质?
⑶请你写出这次改革在文化教育上的内容是什么?
⑷通过这次改革,这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⑸你认为上述材料给我国今天的发展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材料一:“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文献?
⑵材料一所反映的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⑶材料二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
⑷根据材料三分析判断,该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⑴写出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⑵写出图一中D航线的航海家名字。
⑶你认为图二中的活动会对非洲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⑷图二的历史事件与图一的历史事件有无内在的 联系,说明理 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是他们路途中的常伴。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1)材料一中“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主要是什么人?他们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
(2)材料一中“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编写的民间故事集是什么?他们信奉的宗教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地理大发现”指什么事件?为什么它能“拉开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城市工商业发达,最早出现了实行雇佣关系劳动的手工工场。14世纪,毛纺织手工工场内已有细致的分工,有洗毛、染毛、纺线、织呢、整绒等20道工序。每个生产者熟练地在一道工序上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选自九上历史课本
材料二:这是一次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举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语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实质是一种什么经济形态,最早出现在哪国的什么时候?
(2)材料二恩格斯描述的是欧洲的一场什么运动?最早产生于哪国?它宣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性质如何?
(3)材料三中菲律宾的马克坦岛有一座纪念碑,正面纪念麦哲伦,反面纪念杀死麦哲伦的拉普拉普。请说明这样做的原因。
(4)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