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的角度来探究过去,即从长时段和跨学科两方面的视角来探究历史,远距离、大范围观察才能认清历史大脉络。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第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三次大革命”是指什么?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3)“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写出两条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以上材料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的哪部法律?
(2)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3)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材料二: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顷错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党的哪次会议的内容?主要矛盾指的是什么?
⑵材料二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决定?在经济建设方面还作出什么决策?
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之间有多长时间?材料二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残破的石窟,千年的羞辱,遮蔽了日出,浮云万里横渡,尘世的路,我用菩萨说法图为你演出今生始终无缘的共舞……”——摘自刀郎歌曲《大敦煌》
材料二:“麦加初期的启示中包含着一个伟大的宗教中最崇高的教义和一个大伟人心中最纯洁的德性。”
——雷因
材料三:“……主耶稣你宝血,洗净我一切的罪孽,为我死,为我而流泪,赐给我无尽的恩典……”
——摘自歌曲《仰望恩典》
请回答:
⑴刀郎唱出的意境与哪一宗教有关?该宗教诞生的地点在哪里?
⑵圣地麦加诞生的“一个伟大的宗教”和“一个大伟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⑶“耶稣”是哪一宗教的创始人?请举一例该宗教的重大节日。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⑴材料中提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这主要是因为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哪两场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⑵材料中的“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在农村的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材料三: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
——摘编自《国际商报》
⑶据材料回答我国政府为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⑷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