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的角度来探究过去,即从长时段和跨学科两方面的视角来探究历史,远距离、大范围观察才能认清历史大脉络。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第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三次大革命”是指什么?
某中学九年级2班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请你参加。
步骤一:走进三次科技革命
(1)请你列举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步骤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3)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请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4)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材料江泽民曾说:……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
(5)根据材料,举例说明古代中国“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的科技发明有哪些?(至少写出2个)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我国打破西方核垄断是在哪一年?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历程刻骨铭心
材料一: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一文中写到:“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分别指什么?
党的探索亘古未有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从此,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2)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3)1979年,我国在农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党的政策温暖我心
材料三 :(未来中国)不仅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2010年9月温家宝接受CNN记者专访谈
(4)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时政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采取了哪些措施?
先进的、进步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请回答:(7分)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秦朝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市民妇女的温柔典雅,它精妙的传达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的核心主张。
材料四:17—18世纪,崇尚理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于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对封建的神学。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伏尔泰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
结合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次致命的打击”是指哪一事件?(1分)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为了实现其主张在民国初年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在西方社会的近代化历程中,哪一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实质是什么?(2分)
(4)写出材料四中所提到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伏尔泰的思想主张(2分)
(5)依据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运动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分)
(9分)中日两国是近邻,近代日本崛起之路值得中国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有人形象地说:19世纪中期的日本和中国有着同样的命运,都长了瘤。而两国都想医治,中国是中医慢慢调理,而与此同时,1868年,日本开始用西医动刀除瘤。
根据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的入侵者分别是哪个国家?使两国面临着怎样相同危机?(3分)
(2)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日本曾以中国哪个时期为师进行学习并进行了什么改革? (2分)
(3) 材料二中的“日本开始用西医动刀除瘤”指的是什么?日本”除瘤”后与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件?之后中国反师为学,倡导了一场了怎样的救国探索运动?(3分)
(4)中日两国由“同是天涯沦落人”到“相逢已是不相识”的历史,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思考日本的崛起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分)
(7分)在一个国家崛起或复兴之路上,总有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一次次把世界各国推到十字路口。如何把握方向找准出路,实现国家的崛起或复兴,历史上有过很多成功的范例,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借鉴。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
材料一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时说:“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已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1)当时令这个国家感到恐惧的事件是什么?(1分)
材料二 1946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3.2亿美元,钢产量56万吨,都只相当于战前的1/10……
(2)导致材料二中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治国策略
材料三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你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要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天。”
(3)材料三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有什么特点?(1分)
材料四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大力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
这反映了日本政府在发展经济中特别重视什么?(1分)
华丽转身
材料五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时写道:“其实他的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
材料六如图
(6)根据上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1分)
[成功启示]
(7)美国、日本在 “历史拐点”上的“华丽转身”给我们什么启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