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某条约规定,“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口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这一规定( )
| A.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
| B.使列强获得在长江口岸的通航权 |
| C.便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
| D.使中国丧失了更多领土主权 |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
|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
|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
|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
著名哲学家稽文甫先生认为“(王)阳明实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这是因为他们都
| A.淡化了人的主体意识 |
| B.主张“良知”和“知行合一” |
| C.推动正统思想世俗化 |
| D.将人从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 |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指的是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
|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反映了朱熹的教育观念是
|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 B.反对追求功名利禄 |
|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 D.格物以致义理真谛 |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
|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
|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