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①中的物质 |
②中的物质 |
预测①的现象 |
A |
酚酞溶液 |
浓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B |
淀粉KI溶液 |
浓硝酸 |
无明显现象 |
C |
AlCl3溶液 |
浓氨水 |
有白色沉淀 |
D |
湿润红纸条 |
饱和氯水 |
红纸条褪色 |
同周期的X、Y、Z三元素,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 |
B.非金属性X>Y>Z |
C.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变小 |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
0.05 mol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1.12LH2(标准状况),并转变为具有Ar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该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第IA族 | B.第四周期第IA族 |
C.第三周期第ⅡA族 | D.第四周期第ⅡA族 |
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充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2O4Li2M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 |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LiMn2O4+e-==Li2Mn2O4 |
C.充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 |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Li++e-==Li |
下图两个装置中,溶液体积均为200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都通过了0.02mol e-,若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①中溶液的Cu2+向铜棒移动 |
B.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①<② |
C.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一一4e一= 2H2O+O2↑;②中负极:2H+ + 2e一= H2↑ |
D.溶液的pH:①不变;②增大 |
下图所示的直型石英玻璃封管中充有CO气体,左端放置不纯的镍(Ni)粉。在一定条件下,Ni可以与CO(g)发生如下反应:
但Ni粉中的杂质不与CO(g)发生反应。玻璃管内左右两端的温度分别稳定在350K和470K,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右端的主要物质是
A.纯Ni(s)和Ni(CO)4(g) | B.纯Ni(s)和CO(g) |
C.不纯Ni(s)和CO(g) | D.不纯Ni(s)和Ni(CO)4(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