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籽粒的颜色有黄色、白色和紫色3种。为研究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以下6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
亲本组合 |
F1籽粒颜色 |
第一组 |
纯合紫色×纯合紫色 |
紫色 |
第二组 |
纯合紫色×纯合黄色 |
紫色 |
第三组 |
纯合黄色×纯合黄色 |
黄色 |
第四组 |
黄色×黄色 |
黄色、白色 |
第五组 |
紫色×紫色 |
紫色、黄色、白色 |
第六组 |
白色×白色 |
白色 |
(1)玉米籽粒的三种颜色互为 ,根据前四组的实验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玉米籽粒颜色由几对基因控制。
(2)若第五组实验的F1籽粒颜色及比例为紫色∶黄色∶白色=12∶3∶1,据此推测玉米籽粒的颜色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第五组中F1紫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种。第四组F1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应是 ;第五组F1中所有黄色籽粒的玉米自交,后代中白色籽粒的比例应是 。
(3)若只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下面左图所示。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上面右图所示。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亲本中的 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造成的。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下图表示位于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__分泌的,它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推测“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上图的作用机理也说明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①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__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功能蛋白A起催化作用,说明功能蛋白A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分子量变小,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正确,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以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丢失,则功能蛋白A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上相应的位置碱基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谷氨酸密码子:GAA、G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下面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为甲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丙图为某高等动物分泌细胞。请据图回答。
(1)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有一种实验方法是,假设甲图细胞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多画的结构有(填图中标号);蓝藻与甲图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2)图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图甲的和(填标号)中,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物质是。
(3)影响图乙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和。
(4)若已知丙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类物质,分泌物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细胞内穿梭往来,繁忙运输货物的是,而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在对番茄的研究中发现,害虫损伤番茄叶片后,叶上的细胞壁能释放出一种类激素因子,这种物质通过细胞组织扩散到茎和其他叶片上,启动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后,开始高效合成蛋白酶抑制剂,并在茎叶中迅速积累,以对付害虫的再次侵袭。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害虫取食后,因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人们尝试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让玉米获得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以对付异常猖獗的玉米螟(一种玉米害虫)。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很可能是在茎叶细胞的处合成的。
(2)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内,使玉米形成新的性状,这种变异属于。
(3)玉米获得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产生蛋白酶抑制剂,这一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为。
(4)能抗玉米螟的抗虫玉米的生态效益显著,有人认为抗虫玉米就是无虫玉米,不必防治害虫。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说明理由:。
(5)有人对食用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感到担忧。你认为这种担忧有道理吗?。试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
为了加快优良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
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牛和克隆牛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的技术有、。
(2)如图方法Ⅰ,培育试管牛的生殖方式是,在选择优秀种公牛的精子时,应选择含染色体的精子才可繁育出良种小奶牛。优秀种公牛精液,要经过(生理过程)才具有受精能力。
(3)如图方法Ⅱ,产生F牛的生殖方式属于,F牛的性别是。
(4)通过胚胎分割产生的两个或多个个体共有的特点是。
如图是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所做的一些实验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途径1、2、3中①②过程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
(2)由途径1形成的植株B的基因型有_______,植株B成熟时不可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使植株B可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植株A到植株C的培育过程,需要发挥调控作用的植物激素至少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相同发育程度的植株C与植株D的性状__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5)在相同条件和相同发育程度的情况下,植株D的表现型与植株A相同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