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难忘的体罚
(1)也许,在这个世界的其它地方,同样也有威信极高而能使所有学生都敬畏如神的老师,但肯定不会有哪位老师会像在我们镇上呆了30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那样,差不多成了全镇老少的严师。
(2)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心底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3)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松木板子取下来,比试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而我早已年纪不轻了,奉陪不起――好吧,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4)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任凭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顾不得弗洛斯特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招呼。果然,伊丽莎白传来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赶紧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得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
(5)这次作弊的代价是整整一个周末的痛苦煎熬。晚上,又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才迷糊过去,又被噩梦惊醒――连卧室墙上那些歌星们的画像似乎都变成了弗洛斯特女士,真让我心惊肉跳!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睛,这么说,她现在只是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打定主意,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
(6)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到了老师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不做这种事了,请你宽恕。”
(7)“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特女士拿起我们的试卷,撕了,扔进废纸篓。“考试做零分计,而且......”
(8)看到她拿起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地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9)她吩咐我们站在大办公桌的两头,我们面面相觑,从对方的脸上看到对方的窘态。“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她说。
(10)我________(A抖抖索索    B慢吞吞)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听人说,人越是紧张就越是感觉到痛苦,老师会先惩罚谁呢?
(11)“啪!”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我尽管自己没挨揍,眼泪却流出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莎白的呜咽。
(12)“啪!”打的又是伊丽莎白,我不敢睁开眼睛,只是加入了大声哭叫的行列。“啪!”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请您别打了,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来打我吧,是我的错!”
(13)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了眼睛,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竟然红着脸说:“你说什么,是你在挨打呀!”疑惑中,我们看见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打。啊,原来如此!
(14)――这便是我们经受的“体罚”,虽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在弗洛斯特任教的几十年中,这样的体罚究竟发生了多少回,我无从得知。因为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大约多半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弗洛斯特女士的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这次作弊,我付出的代价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画线句子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下文给第(10)小节的空缺处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结合语境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最后揭示了弗洛斯特并没有真正体罚我们,这在前文中有伏笔,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从全文看,弗罗斯特女士采用这种体罚方式,是希望学生真正记住哪些东西?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弗洛斯特女士对我们体罚,为什么会令我们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自革命家朱德的散文《母亲的回忆》,你从文中体会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个好劳力,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材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体会到母亲是:

我们书中第一板块选自摄影家焦波镜头里的爹娘,请试着填空。
在山东淄博市东南山区一个叫天津湾的小村里,住着俺的爹娘。他俩(),共同生活了近()。俺把镜头对准了俺爹俺娘,记录了他俩二十年间的( )真实、()地影印出一个个真情瞬间,编织出两位()老人一段平平常常的故事。
每次我离家时,都不让娘送,娘也()不送。但到了村头,一回头,娘往往就( )身后。“娘,还下地吗?”“去,人活着,( )干啥!”

快乐阅读(4+4+3+5分)
“懒老师”
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可多了,但在我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的却是被我们称之为“懒老师”的罗老师。
别看他“懒”,他可讲究了:一头乌黑的头发,身上一套整洁的西装,脚穿一双普通的皮鞋,擦得铮亮,可精神啦!
同学们为什么称他“懒老师”呢?这还得从他上课说起。在一、二年级时,无论是教a、o、e,还是教识字、写字,他都非常认真,生怕教漏了一点。可是到了三、四年级后,罗老师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让我们越来越不认识了。就拿学习一篇课文来说吧,他总是要我们先自己预习,读课文,查字典,勾画生字、新词等,上课时让我们明确应达到哪些目标,然后让我们自己去读、去想,或分组讨论。而他呢?这组看一下,那组听一听,有时遇到较难的问题,也仅仅提示一下了事。
至于独立阅读课文就更是我们自己的事了。时间长了,“懒老师”的外号自然就叫开了。可
说来也怪,每次考试,我们班的成绩都是年级首位。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于是把心中的疑惑告诉了爸爸。爸爸笑着说:“孩子,你们冤枉罗老师了。你们的罗老师其实并不懒,他是一个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好老师,他写的教学论文经常在县级,乃至省、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呢!”听了爸爸的话,我为错怪罗老师而感到脸红,更为有这样一位“懒老师”而高兴自豪!
(1)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请分别写出“人懒地生草”和文中“懒老师”的两个“懒”字的意思。
“人地生草”:
老师”:
(2)请分别用“-----”和“~~”画出懒老师”在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教“我们”时的不同做法。
(3)文中“我”心中的疑惑是什么?
(4)你认为“懒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从()和()两个方面介绍了布达拉宫,充分表现了布达拉宫()的价值。
(2)作者选取了()和()两个视角对布达拉宫的建筑外观进行了描写,给人以强烈的震憾。除了建筑外观的描写,作者还从()、()、()、()几个方面对布达拉宫的建筑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使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跃然纸上。

品读短文,完成练习。(6+3+3+2+5分)
爬起来再摔
一个人刚开始练摔跤,他一次次被摔倒在地,教练喊道:“爬起来,再摔!爬起来,再摔!”直到这个人不再轻易的被人摔倒,教练才露出了笑容:“你学会摔跤了,找比你更强的对手摔吧。”
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看到他一次次的摔倒父母只能在一边心疼地看着,因为父母知道,他必须自己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才能真正学会走路,否则他就得永远靠别人扶着走。
这下我们都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是必须自己做到,必须。摔倒了靠别人扶起来就永远没有自己走路的能力摔倒了索性不起来了就永远趴在地上因为害怕摔跤也害怕走路害怕做事的人一生就被困在了一所一所特殊的监狱中
一切有出息的人,一切生活幸福的人,都是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的人。而有大出系的人,都是摔倒了能爬起来,而且还有能力有信心去找更强的对手去摔的人。摔倒了会受伤,摔倒了会很痛苦,可经历这种痛苦后得到比痛苦多得多的幸福、快乐和满足。爬起来,再摔!人生还有比这更好的生存方式和得到幸福、成功、辉煌的方法吗?我想过去不会有,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的。
(1)在第三自然段中空白处加标点符号。
(2)你能为第三自然段划线部分写上一个恰当的句子吗?联系上下文仔细想一想。
(3)请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换个说法,但是意思不能够变。

(4)第三自然段中“这下我都明白了,……”“这”是指
(5)“爬起来,再摔!”这句话对我们的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请写下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