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往事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介意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
C.写一段趋势,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试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中“我”的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课外阅读。
①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②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发芽。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可这时候,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天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③竹子的作用可大啦!它能做成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默默无言,心甘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请选择一个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①竹笋②竹子 ③竹子的作用
(2)用“”画出竹子长得快的语句。
(3)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4)本文主要赞扬了竹子的精神。读了本文,我还想到了跟竹子一样的树木,因为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给下列词语写上近义词。笨拙()不幸()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 面对人生的坎坷,“我”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 对此你有什么感触和启发?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爬过上海长风公园的铁臂山,可还没见过黄山这样奇异的景色!
黄山的石真奇!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猪八戒吃西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黄山的峰真险!上“天都”的路几(jī jǐ)乎是直上直下,与地面成90度直角。“鲫(jǐ jì)鱼背”是在两个山顶间架起的一座天桥,它高达1800多米,两面悬空(kòng kōng),底下是万丈深渊,低头一望,不禁(jìn jīn)叫人胆战心惊。
黄山的云海真美!近看云海,像一层浓雾,把那些奇峰异景遮得无影无踪。大风一吹,雾气飘走,一个一个的奇妙景象又都展现在眼前;远看,朵朵白云又像对对白色的蝴蝶围绕着山峦翩翩起舞;登高看,十里间,就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海洋,把一座座峻山淹没,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在云里时隐时现,漂浮变幻,使人感到如入仙境。
(1)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黄山奇石 | B.美丽的铁臂山 | C.险峻的“天都”峰 | D.黄山奇景 |
(2)划掉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音。
(3)解释词语。时隐时现:()胆战心惊:()
(4)文中画“”的句子使用了()的修辞方法。请你用“ ﹏﹏﹏”在文中再画出一句使用了这种修辞方法的句子。
(5)读完短文你会发现,这篇短文是()式的结构。通过对黄山的()、()、()这三方面景物的描写,体现出了黄山景色的奇异。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昨天,阿姨带我去海边捡贝壳。
我们来到海边,啊,这里的景色真美!浪花轻轻拍打着海岸,发出“哗哗”的响声;蓝蓝的海面上航行着大大小小的帆船和“突突突”的汽艇。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我心里非常舒畅。
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贝壳:有大的、小的、尖的、圆的、扁的,各种色泽,真是千奇百怪!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快,过来,这个贝壳多好看!”阿姨叫道。我连忙跑过去,果真是一个好贝壳。它有碗口那么大,身上印着一条条棕色花纹,和老虎身上的花纹一样。我急忙接过来,掏出手帕,小心翼翼地把它包好。
渐渐地,小篮子装满了贝壳,我们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家。
离开海滩时,我不时回头,啊!我爱美丽的贝壳,我爱金色的沙滩,我爱祖国蓝蓝的大海!
(1)我能在段前的“”上加上合适的题目。
(2)本文按照( ) 顺序写。
(3)我能用“——”画出描写海面风景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具体描写贝壳数量多的句子。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收到一封回信 “!——编辑室。”过了不久,《悲惨世界》轰动世界。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