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卫鞅取信于民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
(1)太守                      (2)天大雨
(3)予五十金                   (4)民
1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恐民不信已悍吏来吾乡 B.明不欺扶苏数谏故
C.刑傅公子虔视 D.怯私斗苛政猛

翻译句子。
(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短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行之十年,秦民大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实词。
(1)以为噬已(2)习其声
(3)猫于中山(4)饥寒犹远
下列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患在鼠放山下
B.船载入我日始初时去人近
C.慭慭碧窈
D.至无可用弗食鸡已耳

翻译句子。
(1)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2)中山人予之。善扑鼠及鸡。

(3)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丙】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解释些下加线的词。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②潭中鱼百许头: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④于时冰皮始解,波色明:
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居庙堂高则忧其民名者谁?
B.似与游相乐至于负歌于途
C.不可知真无马耶
D.山峦晴雪所洗全石以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三个文段都有对水的清澈的描写,你认为哪一段的写法最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潭中鱼 / 可百许头。 B.影布 / 石上
C.其岸势 / 犬牙差互 D.以 / 其境过清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明()(2)去()
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精彩之处。
答:


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吕蒙传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注释】①汝南富陂:今属安徽阜阳。②山越:少数民族政权。③窃:偷偷地。④恚:生气、愤怒。⑤脱误:假如、侥幸。
对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窃/随当击贼 B.窃随/当击贼 C.窃随当/击贼 D.窃随当击/贼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顾()(2)归()
用自己的话说说吕蒙对母亲说了些什么才免遭母亲的惩罚。
答:
结合选文,说说吕蒙少年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强忆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此二物也。
——(选自《秦观论读书》,有删节)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巧言善辩。③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一个月。④比:近。⑤惩艾:惩戒。⑥曩时:从前。⑦寻绎:反复推求。⑧败:损害。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1)媵人持沃灌()(2)主人日再()
(3)同舍生皆绮绣()(4)把卷无几日()
与“当余之从师也”中“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戴朱缨宝饰 B.暗疏,亦不甚失
C.故虽强忆 D.无丝竹乱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甲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选段记述了自己成年从师的和生活之苦;乙文作者认为损害自己学业的两个因素是“”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