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像,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做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
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人为什么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④段画线句:“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什么是“盲目的责任”,请你根据第④段的内容概括。
“盲目的责任”就是指
结合第③段和第④两段的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作者主要是针对成人阐发自己对“责任”的理解,对中学生也同样有启发。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对自己负责”?(80—100字,注意语言组织的条理和遣词造句的准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萨拉的夏天
【美】朱利•布罗森•卡瓦奇
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狭窄的、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户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 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的时候,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 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呆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颤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 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 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外套披在她的肩上,笑道:“我想我 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
(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
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 (发展)→ (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①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②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4)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①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代步工具,已成为绿色出行的象征。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日臻完善,成为现代城市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发展中国家改善交通现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本。
②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们免费使用,被称作“白色自行车计划”。这个勇敢的尝试普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起源。现在,这个古老且曾经超级发达的城市约有40%的交通由自行车承担,那一条条河道把城市划分成了无数个格子街区,自行车成为最适合的出行工具。此外,荷兰还具有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良好基础。早在1890年,荷兰 就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目前,荷兰人均自行车道路长度居世界第一位,并拥有先进的自行车指路系统,可以提供地点、距离、方向等信息。
③法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的国家。1974年拉罗舍尔推出了供市民租赁使用的“小黄车”项目。2004年里昂推出了世界上首个使用计算机控制、采取会员卡制度系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开启了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第三代公共自行车潮流。2007年法国最为著名的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在巴黎诞生。Velib这个词语是由法语中“自行车”(Velo)与“免费”(liberte)组合而成,这个项目实际上也始终践行着这一理念﹣﹣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办理相关手续便能享受一年无限次的使用。目前,巴黎的公共自行车吸引了22.43万名会员,骑行人数增加41%,每年巴黎的公共自行车使用总次数达=1.3亿次。
④英国的自行车租赁业务很发达,租赁公司遍布全国,许多外国游客使用自行车环游英国。2010年,伦敦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由当地政府税收支撑,实行全天24小时不停歇运营。租车系统中的两个租借点之间一般不超过300米,用控制触屏在无停车位时直接搜索,并点选宽限15分钟找车位的选项,可免去找下一个车位的租用金。2016年,伦敦的11500辆公共自行车安装了blaze激光灯,它会在车前的地面上投射一个绿色的符号,可以让骑行者在夜间更加醒目,提高骑车的安全性。
⑤美国纽约市庞大而且成熟的自行车共享系统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于2013年5月27日正式开始投入服务。纽约市民以及来自美国和全世界的游客,在纽约可以方便地利用300个无人看管停车点的6000辆自行车去上班、上学、购物、锻炼、旅游,为纽约市增添了一项绿色、健康的交通方式。
⑥目前,成熟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全球至少49个国家的535个城市建立起来。
⑦在我国,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开始大规模的运行。短短一年多,用户总数从0增至1900万,引来了众多企业的资金追捧、技术助力和需求支撑。国外的做法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在未来,我国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将更趋于规范,更利于环保,更便于出行。
(根据有关材料改写)
(1)根据相关内容,给第①段空缺处补充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写在下面。
(2)请写出第③段中加点的“这一理念”所指代的内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条条河道把阿姆斯特丹划分成无数个格子街区,独特的城市规划让该市40%的市民选择用自行车解决交通问题。
B.拉罗舍尔和巴黎分别推出的“小黄车”和“Velib”,都是法国成功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的典型案例。
C.遍布伦敦的自行车租赁公司,实行24小时不停歇运营。使用者在相距15分钟车程的两个租赁点之间租车时,可免去租用金。
D.自行车共享系统在纽约投入服务后,市民以及游客的分享意识大幅提高,纽约市的交通方式也更加绿色、健康。
(4)国外的哪些做法,使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日正完善?请梳理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 ,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 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陈鲁民的《人生总得爆发一回》,完成1~5题。
①人这一辈子,如果一直平平淡淡,按部就班,风平浪静,无惊无险,那真的遗憾、乏味。无论如何,总得“爆发”上一回两回,即所谓“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以一展平生所学,建奇功,立绝学,创精品,一举成名天下闻。
②“爆发”,就是一个人在特殊时期,在极短的时间里,迸发出极大的能量,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创作出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像油田里的井喷一样。
③老子一辈子默默无闻,50岁那年连个小芝麻官也丢了,就骑着青牛离开家乡西行,到秦国去讲学。过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给截住了,要他留点东西再走,于是就有了函谷关前那一次大“爆发”,留下了伟大著作《道德经》.老子的“爆发”,用了两天时间。
④法国天才数字加伽罗瓦,21岁就死于非命,在临死前一夜,他有了一次总“爆发”。他知道第二天必死无疑,就一夜无眠,把自己生平的数学研究心得扼要地写出,并附以论文手稿。特别是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后几个小时写出的东西,为一个折磨了数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并且开创了数学的一片新天地。伽罗瓦的“爆发”,用了一夜光阴。
⑤《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共同“爆发”的结果。1936年暮春,光未然躺在延安的医院里,五天写出了全部歌词,接着,冼星海在小窑洞里谱曲,花了六天的时间,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不朽杰作就这样问世了。这既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他们自己一生创作的高峰。这短短几天的工作价值,超过了他们一生的贡献。
⑥芸芸众生,名人和常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平时看着大家似乎都一样,关键是名人一生总有那么一两次成功的“爆发”,突然地一鸣惊人,突然地鹤立鸡群,突然地与众不同,“突然一峰插南斗”。
⑦当然,“爆发”看似只有几天甚至更短时间,其实,可能是一个人数十年努力积累的结果,甚至可能是一生不懈奋斗的一个总结,所谓得之在瞬间,积之在平时。也就是说,“爆发”固然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过人的智慧,需要能把握机遇的机敏,但更需要数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积累,苦心孤诣地研究。这样,一旦遇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便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实现自己人生的重要“爆发”,攀登上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拿出自己最光辉的作品,昂然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他)把自己生平的数学研究心得扼要地写出,并附以论文手稿。
扼要: 。
②突然地一鸣惊人,突然地鹤立鸡群,突然地与众不同,“突然一峰插南斗”。
鹤立鸡群:
(2)本文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3)本文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语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作用。(3分)
(4)作者说“芸芸众生,名人和常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名人一生总有那么一两次成功的‘爆发’”。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名人成功地“爆发”与哪些因素有关。(3分)
(5)根据你所了解的名人事迹,另外举一则“爆发”的例子。(2分)
阅读张云广的《高原鼠兔不任性》,完成1﹣5题。
①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高原鼠兔,外形如兔,习性如鼠,尾巴退化,擅长鸣叫,又名鸣声鼠,藏语称其"阿不扎"。高原鼠兔是一种终生吃草的"素食主义者",垂穗披碱草等禾木科植物以及蓝花棘豆等豆科草本植物是其喜爱的美食。
②刚刚出生的小鼠兔一降世,就在吮吸母鼠兔的乳汁之外加餐一些鲜嫩苜蓿了。待到第十六天,美味的"青草蛋糕"已经成了它的菜单主食。出生一个月后,小鼠兔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觅食之路。
③草地平阔,藏身处少,作为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鼠兔面临着重重的威胁。鼠兔的天敌有香鼬、藏狐、野狼、棕熊等陆地凶兽,有苍鹰、猎隼、猫头鹰、草原雕等空中猛禽,是在食物短缺的冬季,这些天敌会表现得异常凶悍难缠。为此,高原鼠兔除了采用直立吃食的方式以便随时逃跑外,在觅食顺序上也颇有一番极具现实可行性的安排。
④为了减少遭遇袭击的危险,高原鼠兔在选择栖居之地时会优先考虑放牧的草场,而不是草长叶高、植物丰茂的地带。前者视野开阔,有利于观察敌情;后者虽然食物丰美但由于视线被遮挡而无法有效扫描发动偷袭的猎手。
⑤为了降低葬身敌腹的可能,除怀孕的雌鼠兔需要较多的食物而在一些时候不得不到离洞穴较远的地方觅食外, 鼠兔一般都优先选择家附近的青草,以核心洞穴为圆心其活动半径仅为二十米左右,特别是一些年幼的鼠兔觅食半径要更小一些。为了缩短外出觅食的时间,高原鼠兔一般会把活动半径内密度较大的那一种草作为食物,即使有更加美味的草在不远处也常常"不理不睬",这样无疑大大提升了觅食效率。
⑥ 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窘况,高原鼠兔宁愿去一些草量较少、草质较差但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去觅食,即使肚子无法填饱也不轻易到那些危险指数颇高的水草肥美之处饱餐一顿。
⑦尤其是在冬季到来前储备食物的初期阶段,高原鼠兔对食物的选择表现出更加明显的顺序性。高原鼠兔首先会咬断直立型青草,这些草不仅方便收割和运输、单位时间内收获量大,而且在这些高度适中的草里开展"工作"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此期间,只有当活动范围内直立型的草数量不足时,高原鼠兔才会选择较为低矮的青草。这些带入洞穴的草大部分会被食用,也有一小部分被用作暖身的"草垫"来抵御酷寒。
⑧在群敌环伺、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生存之不易让人慨叹,而高原鼠兔在如此严酷环境中理性面对、严谨作答的觅食"排序题"更是让人折服。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最高,为了留住可贵的生命,为了确保"高价"的安全,高原鼠兔不任性。
(有删改)
(1)在本文第③段的空缺处应填上的词语是 (2分)
A.不但既尤其B.不仅既而且
C.不仅还尤其D.不但还而且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 。(3分)
(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4)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5)在觅食上,高原鼠兔"不任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