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材料三: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与材料二相关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造成什么危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科索沃战争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说:“美国把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出兵去管……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
材料二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1)材料一中周恩来说“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的证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高级将领”是谁?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两个英雄人物的名字,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样的崇高品质?
(3)新中国为了维护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写出其中的两项措施?(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底,全国参加初级社的农民占总农户的96.3%,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某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三:为适应“XXX(材料二开展的运动)”的需要,毛泽东等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党又发动了另外一个运动。
材料四: 某运动伊始,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在全国各地对历代文物古迹进行了大破坏,烧毁了山东孔庙中“万世师表”匾。
材料五:1966—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一览表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
1966
32.09
32.13
180
1967
29.22
29.25
159
1968
26.05
26.06
138

(1)材料一讲述了我国对农业进行怎样的改造?还对其它哪两个行业进行改造?什么时候什么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材料二、三分别讲述了什么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3)材料四是指什么运动?请列举该运动现象两个?
(4)结合材料五归纳材料四运动带来的危害?
(5)我们应该从以上材料中吸取哪些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省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而击败的。它也雄辩地证明,一个沉醒了的、也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某军战歌
(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运动的胜利?目的是?
(2)材料二中的“跨过鸭绿江”的军队的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总司令是?它完成“打败美国野心狼”任务的标志是什么?
(3)该事件中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该事件中共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材料二:

材料三: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请回答:
(1)建国初,国家在农村推行一项“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什么改革? (1分)
(2)材料三选自建国初在农村实施改革时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部法令,这部法令是什么?它颁布于何时?
(3)这次改革使哪一个阶级获得了解放?何时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这次改革? (2分)
(4)观察材料三,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种改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请举一例发生在这三年里的历史事件。(2分)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历史时期?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胜利的标志是什么?(3分)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1分)标志着什么?(1分)
(4)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