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l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四 红军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11年的“一道闪电”和“黑暗依旧”的含义是什么? 1921年,给中国带来曙光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说出材料二这首歌谣包含了哪几件事?(写出3件即可)
(3)材料三中所述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什么?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据材料四说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中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回顾党这90年的艰辛曲折的探索历程,你有何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制度?
材料三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反映在中央行政机构设置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3)材料四是对清代哪一机构的记述?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哪一趋势?
丝绸之路地图
(1)写出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
(2)请你列举出一位开辟、维护丝绸之路的功臣。
(3)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4)穿越此路线,你将会看到哪些民俗风光?请你说一说。
(5)此路线的开辟对汉代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今我国正在大规模地进行西部大开发。联想一下,二者有何共同之处?
西汉有一位年轻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皇帝奖励他的战功,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无以为家。’这位名将死时年仅20多岁,皇帝为他建造了一座祁连山形状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1)材料中的“名将”是指谁?他曾和谁一起反击匈奴?
(2)材料中提到的“皇帝”是谁?
(3)“匈奴未灭,无以为家”表明他具备什么品质?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皇帝反击匈奴并取得胜利的原因。
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根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食物。”
汉景帝也说过:“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如谷物和桑麻。”
(1)材料中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鉴于这种认识,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3)举例说明汉代实行这种政策的具体做法。
(4)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汉代农业取得了很大进步,简述进步的表现。
材料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
(2)材料二又是谁的建议?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两则材料反映的史实有什么共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