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 与大不列颠王国之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2)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征税。
(3)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军队或维持常备军。(以上材料摘自九年级上册历史)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哪三部资产阶级文献?
(2)材料二由何种机构通过和发表的文献?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3)联系所学内容,想一想材料三法律条文的颁布,目的是为了什么?
(4)您最认同材料三中的哪一个观点,并说出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孙中山在革命纲领中提出了什么主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
(2)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 1958年,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什么运动?
(3)改革开放后,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拜别汉武帝的是谁?他拜别汉武帝的目的是什么?
(2)图二中的路线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这条路线的起点在哪里?
(3)图一中的拜别者为图二中路线的开通做出了什么贡献?该路线的开通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居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呼?”
材料二: “汉兴……从民之欲,从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希。”
(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西汉初年实行的治国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实行这一政策?
(2)这一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这一政策取得怎样的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王嬴政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辽阔的疆域连接成大一统的整体,西汉继承秦制,经前期的修养生息和汉武帝的积极拓展,使秦以后的大统一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1)我国封建社会秦汉时期最显著的特征。
(2)秦王嬴政建立国家后,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3)秦汉时期的匈奴曾经威胁大一统局面,请分别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了抵御匈奴而采取的措施。
(4)秦始皇、汉武帝曾实行了怎样的货币政策
(5)秦汉的大一统相对于春秋战国的分立,你认为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 还看今朝。”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那两位著名帝王?
(2)这俩位帝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