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 与大不列颠王国之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2)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征税。
(3)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军队或维持常备军。(以上材料摘自九年级上册历史)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哪三部资产阶级文献?
(2)材料二由何种机构通过和发表的文献?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3)联系所学内容,想一想材料三法律条文的颁布,目的是为了什么?
(4)您最认同材料三中的哪一个观点,并说出理由。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1)图一是英国在1989年,为纪念一部重要法律文献颁布300周年发行的纪念币。这部文献的名称是什么?这部文献确立起了什么制度?这—制度的特点是什么?(3分)
(2)图二纪念章中被称为“美国之父”的第一任总统是谁?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人物?(2分)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美国、日本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令的狂潮。
亚历山大二世林肯明治天皇
(3)材料二中的三个人物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上述三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变化图 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爱迪生说:“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请回答:
(1)请分别找出与材料一、二图示所反映的变化对应的相关因素。(将字母填写到答题纸对应空白横线处,4分)
材料一:、;材料二:、。
A.内燃机 | B.蒸汽机 | C.第一次工业革命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爱迪生被誉为什么?他一生发明近2000项,其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4)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跨入什么时代?
公元前356年,“卫鞅”在“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
请回答:(共15分)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如果你处于当时社会,假设自己是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奴隶主旧贵族、农民,你会对以上哪些措施有看法,是欢迎还是反对?请说出理由。(任选两个角色作答,6分)
(3)根据材料可推断出“卫鞅”的变法主张属于哪家思想学派?此次变法影响如何?
(4)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通过这段历史的学习,你有何感想呢?
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指的是哪些人?此结构图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哪一项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被分封的有哪些对象?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说说与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的西周两种制度之间有何关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语表达思想的活跃。学完本课后请回答:(共12分)
(1)请按照要求补充完成下列表格
学派 |
代表人物 |
政治主张 |
治人要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
||
庄子 |
||
墨家 |
主张“兼爱”和“非攻”,反对以强凌弱。 |
|
韩非 |
||
兵家 |
孙武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2)通过以上表格的完成,同学们,你能找出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有识之士在发表各自的政治学说中,在治理国家方面,观点趋于对立的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呢?
(3)“先人已逝,精神永存”,至今,诸子百家的各学派都留给了后人启人深思的哲学精神,你能找出以下三个成语分别渗透了哪三家学派的精神呢?
“当仁不让”()“随遇而安”()“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