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
B.温度升高时,e点不移,d点右移 |
C.H2O2酶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左移 |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
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
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进化的原材料 |
C.生殖隔离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通过地理隔离 |
D.生物变异的方向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原理、方法或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中,不需保持细胞的活体状态 |
B.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择数量较多的地块进行 |
C.番茄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常用做还原性糖的鉴定材料 |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分开 |
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一一MTERF3,这一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相关知识和以上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DNA也含有可以转录、翻译的功能基因 |
B.线粒体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
C.线粒体因子MTERF3直接抑制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 |
D.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相关 |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蓝藻等所有单细胞自养生物都有利用CO2的能力 |
B.真核细胞内的DNA都是线形的,原核细胞内的DNA都是环状的 |
C.蛋白质离开细胞都会失去活性 |
D.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变小,细胞膜通透性降低 |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