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6岁时,母亲和别人打架,很凶。为了给母亲报仇,晚上,趁着月关,我拔光了仇人家已经开了花的辣椒秧。
拔光仇人家的辣椒秧后,我回来向奶奶表功。一向和善的奶奶抓过一根棍子,劈头给我一顿猛打,直打到我答应每次见到仇家的人,该叫爷的就叫爷,该叫婶的就叫婶,奶奶这才住了手。
秋后我家盖房子,父亲给石头砸了脚,可是“上梁”的那天,很多和我家有“仇”的人前来帮忙。看到母亲一脸愧疚,他们说:“娃儿平日喊人喊得可好,不看大人面,也看娃儿面哩。”
读过上面的文字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谈感想,也可以叙述你联想到的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根据对材料的感悟,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④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蚂蚁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几乎都能找到它的足迹。整个夏天蚂蚁都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刚一入夏,蚂蚁就要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积极准备、认真对待,这样蚂蚁会在万物凋零的冬季丰衣足食;整个冬天蚂蚁都在憧憬夏天,时刻提醒自己冬天很快就会过去,温暖的日子就会到。不论什么时候,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去或钻进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
大多数人认为,蚂蚁的这些做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同样需要。你的看法呢?
请根据话题材料,自主命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扩建卢浮宫。工程的关键是入口的设计、改造。有关人士对新入口有一个极其苛刻的要求:绝对不能破坏原有建筑和整体美感。一时间,许多知名设计师都束手无策,法国总统密特朗出面向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求助。等到第6个月,贝聿铭终于拿出了新入口的设计方案——将其做成一个玻璃三角形的金字塔形状,既保留了原来的入口,还能给游客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从外面看玻璃金字塔犹如一块璀璨的宝石,非常夺目。密特朗和各方人士对这个方案都十分满意。随后,密特朗不解地问贝聿铭:“这半年你都去哪了,你的大师级设计灵感为何到今天才迸发出来?”贝津铭回答说:“我哪也没去。这些日子,我住在卢浮宫附近的一个宾馆,每天的工作就是去看卢浮宫的旧入口。我早上去,晚上去,甚至下雨和刮风也照去。通过无数次的观察和思考,我的灵感才突然出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小诗《秋实》,按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根据诗歌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要求写成记叙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