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 mí):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天气温和。词的上片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加以简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停: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悴,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夜次潘岷原韵
(清)查慎行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鸟惊月上,夜骄饥鼠阚①灯明。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①阚:看。
(1)哪些诗句表现了题目中的“寒”字?
(2)请简单赏析尾联抒情的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南宋灭亡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词在写法上采用了哪些手法(至少答出两种)?并对这些手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览照[1]
【北宋】苏舜钦
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不称好文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
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2]岂见明!
【注释】
[1]览照:以镜自照。苏舜钦在政治上属于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集团,范仲淹被贬官以后,苏舜钦也被革职为平民
[2]顽铜:不成材之铜,谓铜镜。本诗是诗人的一幅自画像,诗中刻画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