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近几年来,在文化创作上出现了一股改编“红色宝典”的热潮,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也在“红色宝典”改编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有哪些,并请各举一实例?
(2)从文化创新作用的角度分析对红色宝典的正确改编的依据。
材料二:过年放鞭炮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它承载着亲人团聚的幸福。是“中国年”年年必不可缺少的元素。但2014年1月由于多地雾霾天气的出现,许多地方出台政策禁止或减少燃放烟花炮竹,这就使年味淡了一些,于是很多人在“要民俗要年味”还是“要蓝天要健康”上产生了纠结心理。
(3)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人过年纠结心里的认识?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结合材料,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
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结合材料,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分析浙江省政府对待“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态度的正确性。
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恩泽当代、惠及子孙、功在千秋、造福人类的美丽中国的生态梦,它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然而,“十面埋‘霾’伏”却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遭遇的天气现象。造成我国雾霾天气频发的一个深层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疏于对环境进行监测和治理。要驱散我们生存环境中的“雾霾”,就必须驱散某些政府领导干部头脑中以GDP为中心的“雾霾”。
我们身边越来越频繁出现的雾霾,凸显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紧迫性。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为缓解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带来能源消耗剧增、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一些地方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管理,如限制大排量汽车的购买、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通过单双号限制汽车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观点,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驱散“雾霾”。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一些地方出台的限制性措施,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2013年,欧洲启动了对我国输欧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光伏产业遭遇寒冬。6月份开始围绕中国光伏产品倾销问题展开价格拉锯战。8月3日,欧方决定正式接受中国机电商会和94家光伏企业0.56欧元/瓦的价格承诺申请,该价格承诺于2013年8月6日生效。之后,中国对欧洲出口占总出口量的比重从70%下降到目前的不到30%。
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的越位和缺位所致。一方面,由于光伏产业属于绿色环保产业且利润丰厚,在地方政府政策主导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光伏产业一哄而上、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规划和引导,对光伏产业内部的无序竞争缺乏监管,对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始终缺乏相应的配套改革政策。光伏产业的当下之劫,正是政府的推波助澜和无所作为让光伏产业偏离了正常的市场轨道。
材料二: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历史。
改革开放前 |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由政府通过国家计划进行资源配置 |
1978-1984年 |
形成并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
1984-1988年 |
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1988-1992年 |
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1992-2012年 |
强调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十八届三中全会 |
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1)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企业、政府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厂长不找市长找市场,市长不管厂长管市场”。请你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场试验,一场变革,一年的追踪,见微知著;没有先例,只有先行,听得见的坚定,看得着的智慧。——中国(上海)自贸区一周年
材料一: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贸区肩负着对内市场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外市场开放、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改革开放升级版的重任。
注: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材料二:(上海)自贸区设立一年来,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对于自贸区的发展,李克强总理点赞,“自贸区有大未来,上海有大未来”!
镜头A:5分钟与5天。黄浦区商务委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何雪峰要在五分钟内对提请企业注册的多份材料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进入正式审批环节,而此前的预审工作需要耗时五个工作日。
镜头B:1年-20年。自贸区成立一年间,企业入驻数量已经赶超过去二十年的总和。与此同时,事前审批逐步取消,事中事后监管能不能跟上,都考验着政府的能力。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谈谈(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分析自贸区发展中的政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