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生物种类的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a—原核生物、b—细菌、c—流感病毒 |
| B.a—真核生物、b—真菌、c—大肠杆菌 |
| C.a—真核生物、b—植物、c—支原体 |
| D.a—原核生物、b—细菌、c—乳酸菌 |
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成了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
|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
| 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
|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
| 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
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
|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
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
实验预期结果 |
|
| 预期结果序号 |
子代表现型 |
|
|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
1 |
与甲种一致 |
| 2 |
与乙种一致 |
|
|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
3 |
与甲种一致 |
| 4 |
与乙种一致 |
| A.1、3 | B.1、4 | C.2、3 | D.2、4 |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
|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
|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
|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