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它能有效地杀死导致疟疾的元凶——疟原虫。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真核生物,它与大肠杆菌的主要区别是           。青蒿素治疗疟原虫的的原理是,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与疟原虫细胞膜表面蛋白结合干扰其蛋白的功能,使细胞膜失去          功能,从而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可以与血红素产生烷化反应,组成“血红素-青蒿素合成物”干扰疟原虫代谢,其中的血红素位于血红蛋白内,血红蛋白的必有的元素是         
(2)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充足二氧化碳条件下测得的青蒿植株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当光照强度达到b点时,突然增加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C3的含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bc点之间,影响青蒿植株二氧化碳释放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3)取若干大小相同、生理状况相似的青蒿植株,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再立刻光照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得到的结果如上表所示,则:
①在a点的光照条件下,青蒿叶片中能产生[H]的场所是          
②若叶片增、减的都是葡萄糖的质量,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释放氧气量最多的是       组叶片。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脑的高级功能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表示绿色植物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曲线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图中曲线的分析,你认为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你认为在温度为40℃,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进行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外界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
(4)在光照强度为b的条件下,温度为30℃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如果大棚栽培蔬菜,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有利于蔬菜的生长?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光照强度为b、温度为20℃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如果大棚栽培蔬菜,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有利于蔬菜的生长?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由纵轴、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4)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_________(填“一样多”或“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倍。
(5)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你认为氧浓度应调节到点的对应浓度时,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造人工种子的原理是在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的最外面用一层有机膜包裹,并在薄膜以内放入一些营养物质,这层膜和这些营养物质分别具有种皮和胚乳的功能(如右图所示)。在制造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某些农药、肥料、固氮菌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___和___,在这一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的调节。
(2)从保证人工种子正常的生命力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上来看,其外部薄膜应具有____的特点。在人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状体细胞吸收营养液中的物质用于______等。
(3)在人工种子中被包入的菌肥通常是。

生物小组的同学为研究叶绿体色素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设计了一个实验,其方法步骤如下:

A.选7株天竺葵,制作7只能装下天竺葵的黑色硬纸盒,在每个硬纸盒内分别装上一只不同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灯;
B.将7株天竺葵立即放入7只黑色硬纸盒中,接通电源,照射4 h;
C.取7只烧杯,各装入70%的酒精至烧杯的1/3处;
D.取7只培养皿,各装入碘液至培养皿的1/3处;

E.从经过照光处理后的7株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片放入烧杯中,隔水加热,待叶片脱绿、漂洗后,将叶片放入培养皿中,并使碘液浸没叶片;
F.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问题:
(1)请指出实验设计中三处明显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____________;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天竺葵的叶肉细胞,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后,如果要进一步确认这些细胞是否为活细胞,请你为该同学介绍一种判断方法。简述该方法的操作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并说明该方法能够判断这些细胞是活细胞的理由。
方法: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

科学家发现生长在高温、强光照和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气孔是关闭的,C4植物能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C3植物则不能。
(1)取自热带不同环境下的甲、乙两种长势良好,状态相似的草本植物,已知甲是C4植物,乙不知其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类型。请利用一个密闭大玻璃钟罩,完成初步判定乙植物是C3植物还是C4植物的实验:
原理:______________。
方法:将植物甲和植物乙一同栽种于密闭钟罩下,给予__________条件培养。连续若干天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
对结果的分析:______________。
(2)对于以上的分析,用显微镜从形态学方面加以进一步验证。
方法:制作乙植物的叶片过叶脉横切的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论:如果视野中看到__________,则乙是C3植物;如果看到的是_____,则乙是C4植物。
(3)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观察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粒在叶片内的位置有何不同,用碘液对叶片染色后制成的横切片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绿色微粒,却看不到淀粉粒,这一操作过程的错误是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