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图细胞分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细胞分裂的方式是______ 。细胞内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比例是___ _。
(2)B图所示细胞分裂后产生的细胞是_____ _ _ 或 _ __ __。
(3)C图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名称是___ ;每个子细胞中有______ 条染色体。
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只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何种时期的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叫什么?该细胞分裂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结果染色体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乙图表示何种时期的细胞?有几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的子细胞是什么?该分裂时期中染色体的最主要变化是什么?
(3)丙图表示何种时期的细胞?该细胞名称叫什么?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是什么?
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一般可认为该图细胞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图中有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如果1代表Y染色体,则形成该细胞的场所是________。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____条。
(2)该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
(3)如果a上某位点有基因B,a′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鉴定图中1的主要成分,理论上选用的鉴定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加入适量NaHCO3稀溶液,将杨树叶片迅速封入其中,装置如图所示。摇动容器,使容器内空气中的CO2和溶液中的CO2达到动态平衡,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几分钟后,容器内溶液的pH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溶液pH的变化速度趋于变________(填“快”或“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装置置于暗室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
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外界氧浓度在3%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主要是________,你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外界氧浓度的5%~15%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你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器官CO2的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B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曲线,这表明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你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外界氧浓度为10%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的CO2释放量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将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沸自然冷却后的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两试管中,如下图所示(本实验中石蜡油短期内不影响生物的生长),两试管中均无空气存在。
据图分析回答:
(1)甲试管放置几个小时后,管内顶部出现气泡,其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是________;将该气体引入________溶液中,可使该溶液变浑浊。
(2)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现象是种子进行____________造成的,写出表示这一过程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试管在与甲试管同样的时间内,试管内顶部未出现气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试管继续放置几天,一些微生物开始繁殖,导致试管内顶部也出现少量气体,这是这些微生物从试管中的________获得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一般来说,微生物所需的营养要素可归纳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大类。
(5)这些微生物可能的来源是(答出两个来源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