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将一块玻璃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进行实验,如图1所示.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选填“明亮”或“黑暗”)环境中进行;
(2)小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他应该在玻璃板 (选填“前”或“后”)观察,调整玻璃板后的蜡烛B的位置,直到看上去B和A的像 ,此时蜡烛B的位置即为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像与物大小相同;同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小明了解到平面镜是在平板玻璃的背面均匀地镀上了一层金属膜制成的(如图2甲).他有一个疑问:物体是通过镜子的前面成像还是背面成像?于是他将一支铅笔的笔尖贴在镜子上,如图2乙所示,眼睛从侧面观察,若发现 ,则说明物体是通过镜子背面成像;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实验室老师给小莉和小明同学分别准备了以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 、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 、 、 ”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0,经检查后发现是电路中一根导线断路,则发生断路的导线是 、 、 、 中的 (填字母);
(3)小莉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记录的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如表一所示,请在坐标中描点画出 图象,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表一
|
实验次数 |
电压 |
电流 |
|
1 |
1.0 |
0.2 |
|
2 |
1.5 |
0.3 |
|
3 |
2.0 |
0.4 |
|
4 |
2.5 |
0.5 |
表二
|
实验次数 |
电阻 |
电流 |
|
1 |
5 |
0.6 |
|
2 |
10 |
0.3 |
|
3 |
15 |
0.24 |
(4)小明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测得的三组数据如表二所示。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表二中第 次实验的数据存在错误,出错的原因是 。小明及时纠正了错误,得出了正确的测量结果和实验结论。接着小明又计算出本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
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测量标有“ ”字样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源电压不变。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 端滑动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2)图甲电路连接完成后,经检查无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为完成实验,必要的操作是 ;
.更换小灯泡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的阻值
(3)调节滑动变阻器过程中,观察 表的示数,确定小灯泡是否达到了额定功率;
(4)实验过程中,某时刻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分别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


已知水的密度为 ,某兴趣小组用一薄壁量杯(杯壁体积忽略不计)制作了一个测量液体密度的简易装置,操作如下:
(1)在量杯内装入适量细沙后放入水中,量杯在水中竖直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量杯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
(2)将该装置放入某液体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某同学将一小石子放入量杯,静止时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子质量是 。

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甲和乙、滑块(质量已知)、砝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①将滑块放在水平长木板甲上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滑块上砝码的个数改变滑块的压力;记录多组滑动摩擦力 及压力 的大小;作出摩擦力 随压力 变化的图像,如 图像中甲所示;
②换用木板乙重复上述实验,作出摩擦力 随压力 变化的图像,如 图像中乙所示。
(1)如图所示, (选填“ ”或“ ”)操作更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由 图像可知:①在接触面一定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 比;②长木板 (选填“甲”或“乙”)的接触面更粗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