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黑色花却很少见。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发射、吸收光的颜色有关。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也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较多,而蓝、紫色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1)材料中提到“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也不同”,则红色光比蓝色光的热效应_____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2)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色花。请你推断白色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物体的颜色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分别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能够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起始端的速度   (填“相同”或“不同”),这是利用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   转化为动能来实现的。

(2)小车三次滑行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   ,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做   运动。

(3)完成上述实验后,他们取来一个小球和木块,将小球从斜面的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将水平长木板上的木块由A位置撞至B位置,如图乙所示;完成后,保持木块在B位置不动,取回小球置于斜面同一位置重复上面的操作,如图丙所示。这是在   相同的条件下,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在这两次实验中,   (填“乙”或“丙”)图中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更大一些。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调整后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调整后,元件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上,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同学是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取下眼镜,向右适当移动   (填“蜡烛”或“光屏”),也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光屏上的像会向   (填“上”或“下”)移动;经正确调整后,将蜡烛移至如图乙所示位置,但在光具座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始终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由于   太小,使像距太大造成的。

为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A和B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和食用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由图象可知,物质   (填“冰”或“食用油”)是晶体,因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   ;另一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两种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对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是   ,食用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温度无法达到   

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三节新的干电池,5Ω、10Ω、15Ω的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R滑、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请完成下列实验: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同组的同学连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刚要闭合开关,发现实物连接有一处错误,请只改动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3)改正错误连接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调至最   (填“左”或“右”)端。移动滑片P观察并记录两表的示数,请你在虚线框中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

(4)同组的小聪同学提出用额定电压U0=2.5V的小灯泡L替换定值电阻,想测量灯泡L的额定功率,可是不慎将电流表掉落地上摔坏了,老师又给他提供一个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他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电路,同样完成了实验。请你将下列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①闭合开关,先调节滑动变阻器   (填“R”或“R0”)的滑片到最   (填“左”或“右”)端,再调节另一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为止;

②然后   ,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

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P=   (用字母表示)。

如图是某同学利用刻度均匀的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小格距离为1cm,不考虑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1)实验前,发现杠杆静止时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么做的目的是便于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A点处挂4个钩码,B点处应挂   个同样的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两边同时都多挂上一个钩码,则杠杆的   (填“左”或“右”)端下沉。

(3)该同学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发现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动,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需要施加的拉力是3N,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4)综合分析后,你能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