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1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牛奶的质量为 g;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牛奶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牛奶的密度为 kg/m3
(3)他们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牛奶密度为 (填“偏大”或“偏小”)。
(4)实验结束后,他们想借助弹簧测力计测量蜡块的密度(ρ蜡<ρ水)。经过一番交流与讨论,他们的实验步骤如图丙所示。
A.如图a,蜡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B.如图b,用细线将铁块系在蜡块下方,只将铁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
C.如图c,将铁块和蜡块均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
D.该蜡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蜡= 。
(5)接着小华发现,当图c中铁块和蜡块都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由此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 无关。把水换成盐水(ρ水<ρ盐水)如图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4.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所以F4应 F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实验时选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单位时间内 .
(2)实验中记录下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并描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可知b物质是 ,分析图象还判断出 (水/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小明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明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
(1)为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弹簧压缩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别比较木块 ,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2)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3)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推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 的(选“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如图1是小红“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实验时未连好的电路,现要求灯L1和灯L2并联,且用电流表测灯L2中的电流.
(1)请你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完成电路连接.
(2)闭合开关后小红发现电流表如图2a所示,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若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b所示,则小红下一步的操作是 .
(3)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如图2c所示,则通过灯L2的电流为 A;再用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d所示,则通过灯L1中的电流为 A.
某学生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 对实验的影响;实验时,下图中所示的两个状态均表示杠杆已达到平衡.当杠杆由图甲的位置变成图乙的位置时,弹簧秤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l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AB= ,V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