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买了一袋绿豆种子,想在播种前测定发芽率。
(1)小明从袋子中取出部分绿豆进行实验,以反映整体的情况。这种科学方法叫_____检测。
(2)选取绿豆的办法,你认为_____比较合适。
A.挑粒小干瘪的 | B.挑中等大小的 |
C.挑粒大饱满的 | D.随机抽取 |
(3)测发芽率时,为保证结果准确,是否应给种子萌发提供最适合的条件?___。
(4)小明还想知道光照是否影响绿豆的发芽率。他另取2组绿豆,每组50粒,一组放在全天光照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应放在_____中作为_____组。
(8分)右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5所指的是,内流血。图中7所指的是,内流血。心脏结构中心壁最厚的是[ ]。
(2)血液由2射出,流经5、6到3的循环途经叫;
(3)由M到N处,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4)某人手臂有炎症,经臀部肌肉注射的青霉素到达炎症部位经过心脏次?
不知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节实验课上的经历来感受一下吧。
(1)课的一开始,老师要交待实验要求。听清老师讲话,依赖于你的听觉。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直接接受外界声波冲击产生振动的结构是________;具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__________。
(2)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照老师板书的材料用具清单清点实验台上的物品。你不仅可以看清近处的材料用具,也能看清远处的板书,这是因为眼睛结构中的________具有调节作用,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
(3)实验过程中,如果你在点燃酒精灯时,手不小心碰到了火焰,会迅速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灼痛。这是因为,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__________中,而痛觉的形成是在_________。
(4)当发现酒精里的叶片变成黄白色时,你可以准确地用镊子夹起小烧杯,放在实验台上。你的上述动作之所以能够协调准确,是因为有神经系统中的调节作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人民日报》于5月18日介绍了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见下图。请依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图A告诉我们,一旦确诊疫情,应马上按规定采取隔离、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2)依图B可知,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
(3)图C告知:疫情一旦发生,对发生疫情的区要采取强制 ____措施,提高疫病免疫率。
右图中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的血液后,又吸食了乙的血液,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丝虫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_________。(2)乙在患病前是_________,患病后是__________。(3)微丝蚴是____________。(4)蚊子是__________。
2010年元月,我区某中学七年级二班学生出现了5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学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将这5名学生送指定医院进行医学观察;
②要求学生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鼻;
③对与5名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学生进行医学观察;
④要求学生坚持体育锻炼,进食有营养的食物,保证睡眠;
⑤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及时清扫,定期消毒;
⑥分批给学生接种相应的疫苗。
分析回答:
在学校采取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_______;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_______。(以上三空填题干中编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