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学生做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将等量的无菌葡萄糖溶液及等量的酵母菌混匀后分别加入到A、B两个锥形瓶中并密封(瓶中无氧气),如下图装置实验。一段时间后,当测定甲、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CO3相等时,立刻停止实验,将A、B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分别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中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
(2)A、B两个锥形瓶中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B瓶实验结果的是__________。
(4)在此实验中,可以利用___________的原理进行探究。如下图,取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如果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反之,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
(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B坑中的全部滨螺(233只)捉出,移入几乎无滨螺的A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___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
①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200只/m2时,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试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如图2。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____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A 应溶解于____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______mm。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
(5)图2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______。
乙酰胆碱(Ach)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为研究乙酰胆碱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实验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图中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仪。另外,轴突末梢中已除去了突触小泡(但不影响后来的信号传导)。
(1)在轴突末梢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
(2)下表为在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刺激下,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
C处感受刺 激时间/ms |
D处感受 刺激时间/ms |
|
0.1 |
0.80 |
5.96 |
0.2 |
0.81 |
5.68 |
0.3 |
0.80 |
5.40 |
0.4 |
0.81 |
5.24 |
0.5 |
0.80 |
4.96 |
由表中C处测量结果可知,乙酰胆碱的浓度对兴奋在________的传导无显著影响;从D处测量的数据可知,随着乙酰胆碱浓度的升高,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
(3)经测量,D处与B、C处的距离分别为96 mm、48 mm。当乙酰胆碱的浓度为上表中的0.3μmol·L—1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兴奋在细胞体上的传导速度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约相等,BC与CD段的长度相等,但兴奋在CD段的传递速度比BC段的传导速度(大/小),这是因为兴奋在细胞体上(或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而CD段由于存在结构,使信号的传递经过一个转换过程而影响了传递速度。
下图为温带草原食物网部分图解
请回答:
(1)鹰与蛇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恢复力稳定性较_____。
(3)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图中的A、B分别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下列对反射弧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传出神经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当兴奋传导至①处时,①处细胞膜外为_________电荷。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适当强度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_______;刺激Ⅲ处,肌肉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