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一种溶酶体酶完全没有活性,导致神经系统损坏,患者通常在4岁前死亡。在中欧某地区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高达1/3600。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Tay-Sachs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间传递 |
B.禁止近亲结婚能显著降低Tay-Sachs病的发病率 |
C.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 |
D.在中欧该地区约30人中就有一个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因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一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
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 |
下列有关机体稳态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环境 |
B.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的紊乱 |
C.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D.内环境的成分是稳定不变的 |
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 |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皮肤角质层细胞游离于内环境之外 |
B.毛细淋巴管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
C.唾液、抗利尿激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
D.血红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